亲友吴彦章,居乡众称贤。
早从高氏客,晚暮交益坚。
当其遇合初,志翔方盛年。
图南文治开,宦辙首着鞭。
贵逢淳厚风,种善犹力田。
允脩时未生,兆已占瓜绵。
脩今垂五十,行且开曾玄。
俯仰历四世,殆若丝纠缠。
往者风尘昏,沴气滋蔓延。
奄忽彦章翁,父子偕重泉。
孤孙惟子刚,憔悴目疾牵。
相依幸老母,二幼嗟累然。
去年属大饥,雨冷万灶烟。
沟壑无贵贱,骨肉甘弃捐。
顾此凋瘵馀,讵敢自意全。
允脩奋衣起,为义吾所先。
吾师遂泯没,吾分愧老天。
耿耿吾寸心,永矢徵逝川。
虽非力有馀,此志必勉旃。
提携竟全活,如正大厦颠。
如煎续弦胶,如拯溺九渊。
爱深不自足,远虑尤惓惓。
今兹扫停云,致客礼貌虔。
从容语二子,刚也予周旋。
息虽今十龄,于我勖简编。
教养俾成立,吾责始息肩。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停云师友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第一段:亲友吴彦章,居乡众称贤。

  • “停云”在这里可能是指“停车”,意味着暂时停下脚步或休息。
  • “师友吟”指的是在诗歌中表达对老师和朋友的怀念之情。
  • 诗句描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他们在故乡受到人们的尊敬和赞誉。
  • “吴彦章”很可能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友人或老师。

第二段:早从高氏客,晚暮交益坚。

  • “高氏客”可能指的是高门贵戚的客人,这里可能暗指高官显贵。
  • “交益坚”表达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与这些人物的关系更加牢固。

第三段:当其遇合初,志翔方盛年。

  • “当其遇合初”指的是遇到合适的时机和环境开始发展。
  • “志翔方盛年”则表达了在年轻时就立志要有所作为的壮志。
  • 这句诗展现了诗人早年的雄心壮志。

第四段:图南文治开,宦辙首着鞭。

  • “图南”通常指的是向南飞的大鸟,这里比喻为追求高尚的理想或事业。
  • “文治开”指的是通过文化和教育来治理国家。
  • “宦辙首着鞭”则形象地描绘了官员出行时乘坐马车的情景,象征着仕途的起点。
  •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政治理想的追求和在官场中的起步。

第五段:贵逢淳厚风,种善犹力田。

  • “贵逢淳厚风”指的是遇到正直善良的风气。
  • “种善犹力田”则是比喻行善如同辛勤耕作一样重要。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

第六段:允脩今垂五十,行且开曾玄。

  • “允脩”可能是诗人自谦的名字或是他人的尊称。
  • “垂五十”意味着已经五十岁了。
  • “行且开曾玄”则表示他的儿子们即将长大成人,开始承担家庭的责任。
  •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家庭的期望和责任感。

第七段:俯仰历四世,殆若丝纠缠。

  • 这里的“俯仰”可能指的是上下、前后的动作,形容时间的流逝。
  • “历四世”指的是经历了四个世代。
  • “殆若丝纠缠”则形象地描绘了家族成员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如同丝线缠绕一般难以解开。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家族传承和责任的感慨。

第八段:往者风尘昏,沴气滋蔓延。

  • “往者风尘昏”指的是过去的混乱和动荡。
  • “沴气滋蔓延”则是说不好的风气四处传播。
  • 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过去社会环境的担忧和不满。

第九段:奄忽彦章翁,父子偕重泉。

  • “奄忽”意味着突然、迅速。
  • “彦章翁”可能是诗人对已故父亲的尊称。
  • “偕重泉”则是说父子二人都已去世,葬身于重泉之下。
  • 这句诗传达了诗人对父亲逝世的悲痛之情。

第十段:孤孙惟子刚,憔悴目疾牵。

  • “孤孙”指的是没有兄弟的孩子。
  • “惟子刚”可能是对儿子的称赞或昵称。
  • “憔悴目疾牵”则形容儿子因为视力问题而显得憔悴不堪。
  •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儿子的关爱和担忧。

第十一段:相依幸老母,二幼嗟累然。

  • “相依”意味着相互依赖。
  • “幸老母”指的是庆幸能够有一个年迈的母亲可以依靠。
  • “二幼嗟累然”则是感叹两个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顾。
  •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庭责任的担当和对孩子的关爱。

第十二段:去年属大饥,雨冷万灶烟。

  • “去年”指的是上一年。
  • “属大饥”可能是指那一年发生了严重的饥荒。
  • “雨冷万灶烟”则是说由于连年干旱,人们无法点燃火炉取暖,只能依靠雨水降温。
  •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当年饥荒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的关注。

第十三段:沟壑无贵贱,骨肉甘弃捐。

  • “沟壑”指的是山沟壑谷,引申为困境或困难。
  • “无贵贱”表明无论贫富贵贱,人们都面临着类似的困境。
  • “骨肉甘弃捐”则是说家人之间愿意放弃一切利益来帮助彼此。
  • 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于家庭团结和社会互助精神的赞扬。

第十四段:顾此凋瘵馀,讵敢自意全。

  • “凋瘵馀”指的是国家或社会的残破和衰败。
  • “讵敢自意全”则是说自己不敢奢望能够完全恢复或保全。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社会现状的忧虑和担忧。

第十五段:允修奋衣起,为义吾所先。

  • “允修”可能是诗人自谦的名字或是他人的尊称。
  • “奋衣起”表示振奋起来,采取行动。
  • “为义吾所先”则是说为了正义,我愿意走在前列。
  •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责任和道德担当的自觉追求。

第十六段:吾师遂泯没,吾分愧老天。

  • “吾师遂泯没”指的是我的老师最终隐退或者去世了。
  • “吾分愧老天”则是说我感到惭愧,觉得自己没有做到最好来回报上天的恩赐。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师长的尊重和对自己未能尽责的悔恨感。

第十七段:耿耿吾寸心,永矢征逝川。

  • “耿耿吾寸心”指的是我的内心始终坚定不移。
  • “永矢征逝川”则是说我将永远铭记这一誓言,就像江河永远流向大海一样。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信仰和忠诚的坚守。

第十八段:虽非力有馀,此志必勉旃。

  • “虽非力有馀”表明虽然自己并不具备多余的力量,但仍然有决心去做。
  • “此志必勉旃”则是说要坚定自己的志向并努力去实现它。
  • 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即使条件有限也要坚持不懈的决心。

第十九段:提携竟全活,如正大厦颠。

  • “提携”可能指的是救助或扶持。
  • “竟全活”则是说最终成功地救助了所有人。
  • “如正大厦颠”则是比喻整个局势像一座即将倒塌的巨大建筑物一样岌岌可危,需要挽救。
  •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艰难环境中挽救生命的场景,展现了他的英勇和智慧。

第二十段:如煎续弦胶,如拯溺九渊。

  • “如煎续弦胶”指的是像热锅上的胶水一样难以粘合。
  • “如拯溺九渊”则是说像救溺水之人一样深不可测。
  • 这两句诗形容了诗人在救援行动中的艰辛和危险程度。

第二十一段:爱深不自足,远虑尤惓惓。

  • “爱深不自足”指的是对某人或某事的喜爱之情深厚,却不能满足。
  • “远虑尤惓惓”则是说对将来的考虑特别细致和长远。
  • 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情感和未来的深思熟虑。

第二十二段:今兹扫停云,致客礼貌虔。

  • “今兹”指的是现在这一刻或这一次。
  • “扫停云”可能是清理云层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消除心中的疑惑或障碍。
  • “致客礼貌虔”则是表示以恭敬的态度对待宾客。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放下杂念,专注于当下与宾客交流的场景。

第二十三段:从容语二子,刚也予周旋。

  • “从容”指的是从容不迫的样子。
  • “语”即说话或交谈。
  • “二子”指两个孩子。
  • “刚也予周旋”则是说在处理事务时能够公正无私地对待孩子们。
  • 这几句诗描述了诗人与孩子们相处时的和谐氛围以及他在处理家事时的公正态度。

这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和哲理的诗歌作品。诗人通过描绘一系列生动的场景和事件,表达了对亲情、友情、责任、理想、牺牲以及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和反思。整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值得读者深思和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