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鬓萧萧风雪客,黄河太华曾亲识。
振衣舒啸巍然亭,目尽江淮天一碧。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刘克庄。他以豪放不羁著称,其诗多表现出一种豪迈、奔放的风格,但也有一些作品流露出对人生无常和世事沧桑的感慨。
赏析:
- 水天一碧亭
- “水天一碧”描绘了一幅广阔的水域与天空交融的画面,颜色统一而鲜明,形成一片宁静而又辽阔的景象。这既是自然景观的真实写照,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宽广与平静。
- “亭”是古代供休憩、赏景的地方,通常建在风景优美之处。在此,亭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精神寄托和文化象征。
- 吟鬓萧萧风雪客
- “吟鬓萧萧”形容诗人胡须飘逸,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因风霜而变得稀疏的鬓发。这种描述不仅传达了时间流逝的感伤,也暗示了诗人经历了漫长的旅程或深思。
- “风雪客”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孤独与坚韧,可能是旅途中的艰辛或是内心的挣扎。这里的“风雪”不仅仅是自然现象,也隐喻着人生中不可避免的磨难和考验。
- 黄河太华曾亲识
- 通过提及“黄河太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黄河源头——太华山的熟悉和敬仰。这不仅是对自然的崇敬,也显示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深厚感情。
- “曾亲识”强调了这种认知不是偶然的,而是长久以来的经历或观察。这种亲近自然的体验加深了诗人对于自然界规律的理解,也可能是灵感和创作源泉的来源。
- 振衣舒啸巍然亭
- “振衣舒啸”描述了诗人在亭中振衣而起,舒展长啸的情景。这一动作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豪迈和不羁,也可能是一种释放压力和情感的方式。
- “巍然亭”表明了这个场景发生在一个高耸入云的亭子里,这样的设置不仅增添了一份庄严感,也可能意味着诗人在此得到了精神上的提升或净化。
- 目尽江淮天一碧
- “目尽”意味着视线所及之处,展现了诗人的视野之广。这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展示,也是诗人心灵自由的体现。
- “天一碧”描绘了视野范围内无尽的蓝天和清澈的水域,这种画面给人一种宁静和广阔之感,同时也象征着理想和希望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