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吹沙浩漫漫,冷光射目愁云昏。
茫茫大漠亘万古,何处有路通中原。
群羝牧老草枯死,倚节自誓无生还。
餐毡啮雪气自倍,婉娈儿女怀饥寒。
夜长空望汉月白,几度吊影怜羁单。
已将傲兀压忧患,独仗大义排坚顽。
此生自信羝不乳,岂意雁足传间关。
归来属国岂不厚,区区一饭皆君恩。
牧羝行:
朔风吹沙浩漫漫,冷光射目愁云昏。
茫茫大漠亘万古,何处有路通中原。
群羝牧老草枯死,倚节自誓无生还。
餐毡啮雪气自倍,婉娈儿女怀饥寒。
夜长空望汉月白,几度吊影怜羁单。
已将傲兀压忧患,独仗大义排坚顽。
此生自信羝不乳,岂意雁足传间关。
归来属国岂不厚,区区一饭皆君恩。
注释:
- 朔风:指北风,北方的风。
- 浩瀚:无边无际。
- 愁云:形容天空阴沉。
- 亘万古:延续了很长时间。
- 羝:公羊。
- 食草:吃草。
- 倚节:靠着牲畜的节骨而立(象征坚定)。
- 啮雪:用牙齿啃雪。
- 雁足传书:古代传说雁能传递书信。
- 羁单:被束缚、被囚禁。
- 傲兀:高傲独立的样子。
- 间关:声音断断续续。
- 属国:附属的国家。
- 区区:微小。
赏析:
《牧羝行》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牧羊人孤独地在辽阔的大漠中放逐着一群公羊,面对着无尽的荒原和艰难的生活。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牧羊人的孤独、坚韧和对自由的渴望。全诗以“牧羝”为中心,从牧羊人的生活场景入手,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以及牧羊人内心感受的表达,展现了一个深刻的主题——对自由和坚持的颂扬。
首两句描绘了北方的广阔景象和凛冽的天气,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奠定了基调。接着,作者通过“群羝牧老草枯死”等句子,表达了牧羊人在恶劣环境中的生存挑战和无奈。然而,尽管生活艰辛,牧羊人仍保持着坚定的信念,誓言决不放弃归乡之路。这种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困难的坚持,是整首诗的核心情感。
最后几句,诗人转向了对过往经历的回忆与感慨。通过“已将傲兀压忧患,独仗大义排坚顽”等句,表现了牧羊人在面对种种困难时所展现出的勇气和坚强。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国家和君主深深的感激之情,即使自己微小如尘埃,也愿意为国家尽忠。这种对国家忠诚和个人牺牲精神的表达,体现了古代士人的理想和抱负。
整首诗通过牧羊人的视角,反映了古代人民在艰苦环境中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精神追求。它不仅是一首关于自然和生活的诗,更是一首充满哲思和人文关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