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禁署含冰玉,瀛洲老仙岩电目。
袍锦团团紫凤花,帽光隐隐青螺粟。
丝纶夜半催宣布,香艳宫壶新雨露。
砚池一滴紫毫春,滂霈恩波遍寰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的《咏桂华》。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和赏析。
逐句释义:
- 高寒禁署含冰玉,瀛洲老仙岩电目。
- “高寒禁署”指的是寒冷而庄严的朝廷官府。
- “含冰玉”形容环境寒冷如冰玉般纯净。
- “瀛洲老仙岩电目”中的“瀛洲”通常是指传说中的仙境,“老仙”指仙人。这里形容仙人的眼睛像闪电一样明亮。
- 袍锦团团紫凤花,帽光隐隐青螺粟。
- “袍锦团”形容官员的衣服华丽而精美。
- “紫凤花”可能是指凤凰形状的图案或花纹。
- “帽光隐显青螺粟”中的“青螺粟”指的是帽子上的装饰,可能是珍珠或者宝石。
- 丝纶夜半催宣布,香艳宫壶新雨露。
- “丝纶”是古代用来比喻诏书或法令。
- “夜半催宣布”形容诏书在半夜发布。
- “宫壶新雨露”中的“宫壶”指的是宫廷中的器皿,“新雨露”可能是指新的恩泽。
- 砚池一滴紫毫春,滂霈恩波遍寰宇。
- “砚池”指的是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台。
- “紫毫春”形容书写时用的毛笔如同春天一样生机勃勃。
- “滂霈恩波”形容恩泽广泛,如同雨水普降大地。
译文:
高寒的禁署里藏着冰玉般的清纯,瀛州的仙人眼睛闪烁着电光。
华丽的衣服上绣着团团紫凤花,头上戴着隐隐约约的青螺粟帽。
深夜里皇帝的诏书催促宣布,宫中的恩泽就像春雨般滋润万物。
文房四宝中那滴入砚池的紫笔,它的笔力如同春天的气息一般。
恩泽如雨般普降天下,让整个世界都沐浴在这片恩泽之中。
赏析:
这首诗以丰富的意象描绘了一位高贵的文人在皇宫中的景象,通过对比宫廷的寒冷与文人生活的暖意,突出了文人对于朝廷恩宠的感激之情。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一些象征和比喻,如“紫凤花”、“青螺粟”等,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人还通过对“紫毫”这一细节的描写,表达了文人对书法艺术的精湛技艺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