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庐枫墅上,躬稼事诗书。
田有一塍在,家藏万卷馀。
云中挂角诵,雨后带经锄。
释耒吟风处,携壶咏月初。
锄金终不顾,种玉学无虚。
览帙从漂麦,观图自摘蔬。
名垂贤士传,身寄野人居。
岂惜田家苦,何惭儒术疏。
秋声起庭树,凉气入郊墟。
白酒开陶瓮,青灯照绮疏。
子孙勤稼穑,诗礼重菑畬。
击壤歌声作,凭轩乐自如。

【注释】

结庐:指隐居。枫墅:即枫山别墅,作者的居处。兴定:金朝皇帝年号,1185—1224年。

躬稼:亲自耕种。诗书:耕读,指读书和种地。塍(chéng):一亩田的沟渠。万卷:形容藏书多。角诵:指背诵经书的声音。带经锄:携带经书,一边锄草一边诵读。

释耒(lěi)吟风处:放下农具,吟咏诗歌的地方。携壶咏月初:手拿酒杯,咏唱月亮之美丽。

锄金终不顾:耕作田地,最后连金也不顾。种玉学无虚:学习种植玉,不会虚度光阴。

览帙(zhì)从漂麦:翻阅书籍,边翻看边收割庄稼。观图自摘蔬:“观”指观看,“图”指画,此处指看图,自己采摘蔬菜。

名垂贤士传:名声流传于那些贤能之士的传记。身寄野人居:身体寄寓在隐者的居所。田家:农家,这里指农民。

儒术:儒家学说。儒术疏:对儒家学说的理解不够深刻。

秋声起庭树:秋天的声音在庭院里响起。凉气入郊墟:凉爽的气息进入郊外的村庄。

白酒开陶瓮,青灯照绮疏:打开陶罐喝白酒,点着油灯照明,描绘了夜深人静,诗人独坐窗前饮酒赏月的情景。

击壤歌:相传尧时有位老人名叫葛天氏,他发明了一种乐器,用木棍敲打,发出悦耳的音乐,据说这就是最早的打击乐器——击壤。击壤歌,是说诗人听到这首曲子后非常高兴,就随着节奏拍手而唱。

子孙勤稼穑:儿孙们都辛勤地从事农业生产。诗礼:指《诗经》中关于礼仪、风俗、典章制度等方面的知识。

菑畬(cuīshā):泛指农田。诗礼重菑畲:重视《诗经》等典籍中的农业知识,强调诗礼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击壤歌声作:听到这些歌声,诗人高兴地拍起手掌来。凭轩乐自如:站在窗户旁边,自由自在地欣赏音乐。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枫墅隐居期间写的一篇抒情小品,表现了作者退隐生活的悠闲与快乐,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首联“结庐枫墅上,躬稼事诗书”,诗人在枫墅上建起了简陋的住所,亲自耕种,过着耕读并重的生活。这里的“躬稼”指的是亲自耕作,“事诗书”则是指通过阅读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颔联“田有一塍在,家藏万卷馀”,描述了诗人家中藏书之多,每亩地里都有一块耕地,家里珍藏着大量的经典著作。这里的“田有一塍在”意味着虽然只有一亩地,但诗人却能够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将农田打理得井井有条。同时,“家藏万卷馀”也反映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求和尊重,他不仅热爱农耕,还醉心于阅读经典。

颈联“云中挂角诵,雨后带经锄”,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劳作之余,不忘读书的场景。在云层中诵读经书的韵味和雨后手持经书,一边锄草一边诵读的意境相得益彰,展现出诗人对知识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尾联“释耒吟风处,携壶咏月初”,诗人放下手中的农具,走到户外吟咏诗歌,同时举杯饮酒,咏叹月光之美。这里的“释耒”意味着放下农具,不再从事农耕工作;“吟风处”则是诗人走到户外,对着风吟咏;“携壶咏月初”则是举杯饮月,吟咏明月之美。这四句话共同描绘了一幅诗人在自然中悠然自得、享受生活的画面。

全诗以耕读为主题的表达贯穿始终,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追求知识的决心。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和对生活细节的刻画,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也引人深思,让人们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找到平衡,实现自我价值。

这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清新脱俗,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同时,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也为读者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