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夜沈沈人未眠,桐君横膝叩朱弦。
千山皓月和烟静,一曲悲风对谱传。
故纸且教遮具眼,声尘何碍污幽禅。
元来底许真消息,不在弦边与指边。

【注释】

①万松老人:指唐代僧人万寿,号万松。

②良夜沈沈人未眠:良夜,深夜。沈沈,深沉的样子。人未眠,人们还未入睡。

③桐君:指唐人张谓《送郑侍御谪岭南》诗中“桐江万里外,君到自桐君”的桐江。

④朱弦:红木制的琴弦,古称“朱弦”。

⑤千山皓月:形容月光皎洁,照遍了千山万水。皓,洁白光亮。

⑥烟静:烟雾静谧。

⑦一曲悲风:一曲凄凉的风声。悲风,悲伤、哀伤的风声。

⑧具眼:全神贯注地看。

⑨元来底许真消息:原来这里根本没有什么真实的事情,也就是没有真实的声音和气息。底,实在。元来,原本。

⑩声尘:声音。

11幽禅:清雅宁静的佛教修行环境。

【赏析】

此诗为赠与万松老人之琴谱诗。诗人以深情厚意,将琴谱中曲调所表现的意境及所寄托的情感娓娓道出。前四句描写琴谱中曲调所表现的意境;后四句写琴谱中曲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全诗以“真”字贯穿始终,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琴艺的赞赏之情。

首联描绘了一个夜晚,万松老人在弹奏琴曲的情景。诗人用“良夜沉”,写出了深夜的寂静和深沉;“人未眠”,则表现出人们在琴声中的陶醉和痴迷。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深夜的寂静,营造出一个宁静的氛围,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孤独和寂寞。

颔联进一步描绘了琴谱中曲调所表现的意境。诗人用“千山皓月”和“烟静”两个意象,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月光洒满千山万水,烟雾静静地弥漫着。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琴谱中曲调所表现的深远意境,使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又美丽的夜晚之中。

颈联进一步描绘了琴谱中曲调所表达的情感。诗人用“故纸且教遮具眼”,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爱护;“声尘何碍污幽禅”,则表达了对朋友心灵的净化和升华。这两句诗通过对朋友的关注和关爱,以及对其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琴谱中曲调所表达的情感,使整首诗更加感人至深。

尾联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琴谱中曲调的真实情感的认识和看法。诗人用“元来底许真消息,不在弦边与指边”,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琴艺的真实感受。他认为,真正的声音和气息是不存在的,真正的音乐应该是一种内心的体验和感悟。这种观点既表达了他对朋友琴艺的赞赏,也揭示了他对音乐本质的理解。

这首诗以“良夜沈沈人未眠,桐君横膝叩朱弦”开头,描绘出一个宁静又美丽的夜晚,为下文的铺垫。接着,诗人通过描绘琴谱中曲调所表现的意境和所表达的情感,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最后,诗人以“元来底许真消息,不在弦边与指边”收束全诗,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琴艺的真实感受和看法,揭示了他对音乐本质的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