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众飞书请万松,不消弹指已成功。
灯笼证据真谈辨,露柱承当不耳聋。
梵行细推无处所,戒坛须信塞虚空。
无为济物谁能悉,惟有东垣月拂风。

诗句解释

1 四众飞书请万松:这一句描述四位修行者迅速通过书信邀请万松大师。这里的“四众”指佛教徒,而“飞书”是一种快速传递信息的方式。”请万松”则表明他们希望与万松大师见面或商讨事情。

  1. 不消弹指已成功:这句话意味着万松大师的到来和成功并没有花费太多时间。”弹指”是形容时间很短的意思,”已成功”则表明事情已经顺利完成。
  2. 灯笼证据真谈辨:灯笼在这里象征着照明和照亮的道路,意味着万松大师的指导和教诲如同光明一样明亮。”谈辨”则是讨论和辩论,表示大师的教导能够帮助人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辨析。
  3. 露柱承当不耳聋:露柱在这里可能象征坚定的意志或者坚持的原则,”承当”则是承担和承受的意思。”不耳聋”则表示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不会失去判断力。
  4. 梵行细推无处所:梵行指的是佛教的行为准则,”细推”是指深入研究和探索。”无处所”则表示这种探索是没有终点的,也暗示了佛法的深邃和无尽。
  5. 戒坛须信塞虚空:戒坛是佛门的场所,这里强调的是佛教信仰的重要性。”须信”是必须相信的意思。”塞虚空”则表示要填补内心的空虚,让信仰充满整个空间。
  6. 无为济物谁能悉:无为指的是顺其自然,不刻意追求。”济物”是指帮助他人。”谁能悉”则是问谁能完全理解这种无私的帮助。
  7. 惟有东垣月拂风: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东边的月亮和微风的喜爱,可能是在表达对自然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