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戈未敛我伤神,自恨虚名误此身。
否德讵能师百辟,微才安可步三辰。
箕裘谩叹青毡旧,勋业空惊白发新。
安得夔龙立廊庙,扶持尧舜济斯民。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和人韵二首》,下面是逐句释义:
- 干戈未敛我伤神,自恨虚名误此身。
- “干戈未敛”:指战争尚未结束,战乱仍在持续。
- “伤神”:形容内心的忧虑和不安。
- “自恨”:自己感到遗憾或后悔。
- “虚名”:没有实际成就或贡献的名声。
- “误此身”:认为自己的一生被虚名所误。
- 否德讵能师百辟,微才安可步三辰。
- “否德”:不道德或不善的行为。
- “讵能”:怎么可能。
- “师百辟”:以德行来教导别人,这里指的是用道德标准来衡量他人。
- “微才”:有限的才能。
- “安可”:怎么能。
- “步三辰”:步上星辰,比喻达到极高的境界或高度。
- 箕裘谩叹青毡旧,勋业空惊白发新。
- “箕裘”:箕子、裘父,古代贤人的代称。
- “谩叹”:徒然感叹。
- “青毡”:古代官员出行时乘坐的车辆,用青毡覆盖,以示尊贵。
- “旧”:曾经的、过去的。
- “勋业”:功勋和业绩。
- “空惊”:徒然感到震惊或惊讶。
- 安得夔龙立廊庙,扶持尧舜济斯民。
- “夔龙”:传说中的两种吉祥动物,此处用以象征贤明的君主或圣人。
- “立廊庙”: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位。
- “扶持”:支持、帮助。
- “尧舜”:古代圣明的君主,代表理想的政治治理。
- “济斯民”:使民众得以安居乐业。
赏析:
这组诗通过诗人对战争和政治现实的感慨,表达了他对个人命运和社会责任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过去与现状的对比,强调了道德和才能的重要性,以及作为臣子应有的责任和担当。诗中流露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对理想政治秩序的追求。整体上,这组诗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