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戎厅事筑城阿,烽火平安师旅和。
远胜长城欺李绩,徒标铜柱笑伏波。
服心不用七擒策,御侮何劳三箭歌。
高枕幽窗无一事,西人不敢牧长河。

【注释】

除戎堂:指作者在岭南的住所。二首:两首诗,这里是指第二部分。

筑城阿:指修筑城墙。阿(ē),城角。

李绩:唐朝初期名将,曾平定安史之乱有功。

伏波将军:东汉名将马援,曾任伏波将军,因功封为伏波侯。

七擒:指诸葛亮南征交趾时,七次擒获南越王,后用以表示用兵有方。

三箭歌:传说三国时的赵云在长坂坡一战中,单枪匹马,斩杀敌将张郃,并收其首级,后被追兵围困,他射了三个箭矢,击退敌人。

西人:指南唐时期居住在今越南北部一带的少数民族。

牧长河:即“牧长河以自保”,指让南方的少数民族来保护中原。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岭南时所作,其中“除戎堂”即指他在岭南的住所。

第一、二句写在岭南建立军事防御工事,以安定边疆,使边塞平安无事。这两句与杜甫《前出塞九首》中的“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和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的“四边伐罪立功名”有异曲同工之处。不过,岑、杜所描写的是战争的胜利场面,而此诗则是歌颂和平,表现了一种宁静祥和的境界。

第三、四句则从另一个角度赞扬边防将士的功劳。李绩、伏波都是唐朝的名将,他们曾平定安史之乱,所以此二句借用李绩、伏波的名字来比喻南疆的军事将领。“服心不用七擒策”,意思是说用不着像诸葛亮那样的计谋,就能使南蛮臣服;“御侮何劳三箭歌”,意思是说抗击敌人并不需要像赵云那样三箭就战胜敌人的武功。这里既赞扬了南疆将领的功绩,也流露出诗人对南疆安定的欣慰之情。

五、六两联,进一步写诗人对南疆军民的关怀。“高枕幽窗无一事”,是说诗人虽然远离中原,但心中没有牵挂,可以高枕无忧地生活。“西人不敢牧长河”,意思是说南方少数民族不敢侵扰中原边境,使中原得以安宁。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七擒”和“三箭歌”是诗人赞美诸葛亮和赵云的典型事例,而“高枕幽窗无一事”和“西人不敢牧长河”则是诗人在岭南生活的一种理想境界的描绘。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反衬的写作手法,把中原的安定和边疆的安宁巧妙地对比着表现出来。

这首诗语言平易自然、清新流畅,意境深远开阔、恬静闲雅,体现了诗人晚年的生活情趣,也反映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心和忧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