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扇儒风佛日明,舍生从此乐馀生。
高人编简寻长味,衲子林泉称野情。
见道谷绵充廪藏,喜闻流散集京城。
自惭无德毗明主,千里虚名浪播声。
诗句释义:
- 一扇儒风佛日明,舍生从此乐馀生。 - 描述了一个场景,其中一扇窗户(象征着儒家与佛教的教义)明亮地照亮了整个房间(象征着光明与智慧)。这里的“舍生”意味着放下生死的概念,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 高人编简寻长味,衲子林泉称野情。 - “高人”可能是指有学问和高深见解的人,而“编简”指的是书写或整理材料。这里可能是说这些有学问的人通过研究文献来寻求更深的意义和乐趣。同时,“衲子”是出家人的通称,而“林泉”则指的是自然的山泉和树木,表示一种隐逸的生活方式。
- 见道谷绵充廪藏,喜闻流散集京城。 - “见道”可能是指理解或领悟到某种道理或知识。这里可能是说通过学习或修行,人们能够积累智慧和知识。而“流散”可能指的是离散、散落的状态,而“京师”(古代指首都)则表明这种智慧和知识被集中起来,成为社会的宝贵财富。
- 自惭无德毗明主,千里虚名浪播声。 - “自惭”表示感到惭愧,认为自己没有达到应有的标准或能力。而“毗明主”可能是指辅助君主,为国家或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人。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能力的谦虚认识,认为自己虽然拥有名声,但实际上并没有为社会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译文:
一扇儒风佛日明,舍生从此乐馀生。
高人寻长味于编简中,衲子称野情于林泉间。
见道谷绵充廪藏,喜闻流散集京城。
自惭无德毗明主,千里虚名浪播声。
赏析:
这首诗以四句的形式,通过描绘不同人物的生活状态和行为,展现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和生活方式。诗人通过对这些人物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社会和道德的看法。
第一句中的“儒风佛日明”形象地描绘了儒释道三种宗教和哲学思想的光芒相互交织,共同照亮了人们的生活。这反映了儒家的仁爱、道家的自然无为以及佛教的智慧三方面的融合与互补。
第二句中的“舍生从此乐馀生”,表达了对生命的一种超脱态度,认为通过舍弃世俗的纷扰和痛苦,人们可以找到真正的快乐和安宁。这种观念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很常见,如庄子的“逍遥游”,强调个体的自由与超越。
第三句中的“高人寻长味于编简中”,描绘了学者们在书本中寻找知识和智慧的过程。这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学问的尊重和追求。而“衲子称野情于林泉间”则描绘了出家人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宁静与自由。这两种生活态度都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知识和心灵的关注。
最后两句中的“自惭无德毗明主”,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谦逊以及对君主的尊敬之情。诗人认为自己虽然拥有名声,但实际上并没有为社会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因此感到惭愧。这种自我反省的态度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感。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