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声何事韵铮铮,风入寒梢鸟自惊。
七岭夜寒筛汉月,九霄霜冷奏秦筝。
归心唤起陶元亮,醉耳还醒阮步兵。
拟赋新诗慵把笔,划然长啸两三声。
【注释】
松声:指松林的声响。
岩声何事韵铮铮:岩洞中的风声和松涛声多么动听,它们的声音是那么清脆悦耳。
风入寒梢鸟自惊:风从寒冷的树梢进入树林,鸟儿也感到了寒冷,纷纷飞走了。
七岭:泛指群山,因古代以“七”为数词之始而得名。这里指连绵不绝的群山。
筛汉月:形容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像筛子一样将月亮筛了出来,使月亮显得更加明亮。汉月:汉水之月,这里代指汉水。
九霄霜冷奏秦筝:形容天空中飘荡着寒冷的霜气,仿佛奏起了秦筝般美妙的音乐。九霄:高空,这里指天空。
归心唤起陶元亮:因为思念家乡而心烦意乱,所以想起了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潜《饮酒》其五)。陶元亮:指陶渊明。
阮步兵:晋朝阮籍的字,阮籍善弹琴,好饮酒,常因饮酒过量而哭泣,人们称他“阮籍”。
拟赋新诗慵把笔:打算写一首诗表达我的心意,但懒得拿起笔来。拟赋新诗:想写一首表达自己心意的新诗。
画然长啸两三声:突然之间发出几声长啸,声音响亮而有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深山之中听到松涛和风吹过松林的声音后,被这动听的声音所陶醉,情不自禁地吟出自己的感想。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和比喻,使得整首诗富有诗意和画面感。
起句“岩声何事韵铮铮”,描述了岩洞中的风声和松涛声是多么清脆悦耳。这里的“铮铮”一词用来形容声音的清脆悦耳,如同金属撞击的声音。这种声音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世的仙境之中。
第二句“风入寒梢鸟自惊”,进一步描绘了风从寒冷的树梢进入树林,鸟儿也因此感到了寒冷,纷纷飞走的情景。这里的“寒梢”指的是树枝上的积雪,象征着冬天的寒冷。“鸟自惊”则表现出鸟儿对突如其来的寒风感到惊恐。
第三句“七岭夜寒筛汉月,九霄霜冷奏秦筝”,通过对比手法,将夜晚的群山和天上的月亮进行了描绘。这里的“筛汉月”形容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仿佛筛子一样将月亮筛了出来,使月亮显得更加明亮。而“九霄霜冷奏秦筝”,则形容天空中飘荡着寒冷的霜气,仿佛奏起了秦筝般美妙的音乐。这些描写都展现了夜晚山林的壮丽景色和清冷的氛围。
第四句“归心唤起陶元亮”,表达了因为思念家乡而心烦意乱,所以想起了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潜《饮酒》其五)。陶元亮:指陶渊明。这里的“归心”指的是诗人内心的思乡之情。陶渊明的这句诗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第五句“醉耳还醒阮步兵”,则通过引用古人的名字来表达自己的心境。阮籍善弹琴,好饮酒,常因饮酒过量而哭泣,人们称他“阮籍”。这里的“醉耳”指的是由于醉酒而听觉变得模糊,无法分辨清楚外界的声音;“醒来”则表示清醒过来,重新恢复了理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因醉酒而暂时忘却烦恼,重新找回自我的过程。
第六句“拟赋新诗慵把笔”,则是说自己打算写一首表达自己心意的新诗,但懒得拿起笔来。这里透露出诗人对于写作的不情愿和无奈之情。
最后一句“划然长啸两三声”,突然之间发出几声长啸,声音响亮而有力。这是整首诗中最有力量的句子之一。长啸是一种深沉、激昂的歌唱方式,它能够传达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在这里,长啸成为了诗人情感宣泄的方式,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声音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和情感变化。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语言优美动人,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