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阑人静漏迢迢,云景无情闭碧霄。
不见嫦娥真面目,裴回虚度可怜宵。
注释:
中秋: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
阑:夜深。
迢迢:远。
云景:指云彩。
裴回:徘徊,这里指月亮。
可怜宵:令人怜悯的夜晚,指今夜。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中秋节之夜的诗。诗人用“不见月”和“云景无情闭碧霄”来表达自己的孤独和寂寞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描绘中秋之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夜阑人静漏迢迢,云景无情闭碧霄。
不见嫦娥真面目,裴回虚度可怜宵。
注释:
中秋: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
阑:夜深。
迢迢:远。
云景:指云彩。
裴回:徘徊,这里指月亮。
可怜宵:令人怜悯的夜晚,指今夜。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中秋节之夜的诗。诗人用“不见月”和“云景无情闭碧霄”来表达自己的孤独和寂寞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描绘中秋之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注释】 ①和林:指春天的树木花草。 ②绿杨庭院空深沉:春深,绿杨树发新条,庭院里显得更加深远幽静。 ③整襟危坐罢舜琴:整理好衣襟,端正坐着弹奏舜帝的琴。 ④时听百鸟自在吟:随时听到鸟儿在枝头自由地鸣叫。 ⑤泠泠流水漱寒玉:清澈的溪水像洗刷着晶莹的玉。 ⑥半天萧飒松声音:傍晚天空中传来松树枝叶被风刮落的萧萧声。 ⑦呼童为我金波斟:呼唤童仆给我斟上酒。金波:用金杯斟酒的美称。 ⑧悠然一笑忘古今
【注释】 松声行:即《松风行》,唐人乐府题名。 深山:深幽的山。 万苍松:指山中长满苍松。苍松,青翠而高大的松树。 秋雨霁:秋季的雨后天晴。 霜寒千里:形容天气十分寒冷。霜,白色的冰花,是水汽凝成的小冰晶,遇冷凝结成白色结晶体。千里,极言其广袤。 龙蛇怒:指山中的龙和蛇因受寒而怒张。 岩谷萧条:指山中的岩洞和山谷因为寒冷而显得萧条。 啸貔虎:指山中发出的声音如貔虎哮叫,声音雄浑有力。
这首诗的译文是: 衰草淡烟迷故垒,情思迢迢似流水。 关山目断雁声沈,几曲阑干闷独倚。 倚兰还忆早春时,款款东风绽桃李。 青春如昨岁云莫,大抵人生如寄耳。 如何携酒对明月,一笑红尘等白蚁。 归来梦蝶恼庄周,蝶去悠悠几千里。 吟哦犹在月明下,诗就清欢未能已。 举手欲折桂枝去,行入青天广寒里。 注释: - 衰草淡烟迷故垒:衰败的草丛和淡淡的烟雾遮住了旧时的营垒。 - 情思迢迢似流水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的名句。下面是对诗句的逐一解析以及译文、注释和赏析: 1. 沙葱焦枯沙蓬乾,海子乾枯龙子殚(yàn) 解析: - 沙葱焦枯:沙葱植物因缺水而枯萎死亡。 - 沙蓬乾:沙蓬植物也因缺水而干枯。 - 海子:指乾涸的海水中的小水塘或水池。 - 龙子殚:比喻海中生物因干旱而灭绝。 译文: 沙葱枯萎,沙蓬凋零,海中的小池塘干涸了,海中的生物也因为旱灾而绝迹。 2.
诗句释义 1. 燕燕莺莺满凤城:描述了城市中到处是燕子和黄莺,营造出一种热闹和美丽的春日景象。"凤城"通常指代京城,这里借指一个繁华的城市。 2. 好花时节更关情:在花开的季节里,人们对美好事物更为敏感和珍惜,所以这里的“关情”指的是对春天的深切感受和情感投入。 3. 自从双鲤消池后: 双鲤可能是指鲤鱼,古代常用鲤鱼作为吉祥物或代表好运。这句话意味着自从池塘中的鲤鱼消失之后
【注释】 苍苍:苍翠。 松柏:指松树和柏树,常比喻忠贞不渝的节操。 贯四时:贯穿四季。 元是:本来就是。 戏彩:古代帝王举行宴会时,群臣用五彩丝绳编结成花饰,以祝寿,谓之“献彩”。 高歌:高声歌唱,这里指作乐。 寿卮:盛酒器,用以饮酒,也用来祝寿。 约:约束、限制。 乾坤期:天地之间的期限,指寿命。 【赏析】 此诗为唐代诗人李白在长安应制而作。首句以松柏喻君,暗寓君王应具有松柏般的气节;二句说
【注释】 横车组练:横列的战阵。组练,古代军队演习时的布阵。 春花:春天开放的花朵。 天涯海角:泛指极远的地方。 凯:胜利的意思。 京华:指京城,这里借指京都长安。 【赏析】 《后凯歌词九首·其九》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阔的边塞图景,表现了战士们豪迈的气概和对胜利的向往。诗中“横车组练似春花”,以生动的比喻,将战士的军容写得犹如鲜花盛开
这首诗是苏轼创作的《放雁词》,全诗如下: 御芦远避驾鹅声,人闲多避海东青。 冥飞休近双凫游,恐因误引到天明。 稻粱足,罗网轻,湖海多洲汀。 太虚无阂且何慕,鹦鹉玉笼笼下生。 与尔同六翮,好去恣飞腾。 若期寥廓求希有,必欲翱翔从大鹏。 宜审遥弓鸣,勿为虚弦惊,古来惟有一更盈。 逐句释义与赏析: 1. 御芦远避驾鹅声,人闲多避海东青。 - 解释: 在远离御芦的地方,可以避开驾鹅的喧闹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的把握。解答此题,要求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赏析”,答题时,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手法以及情感等来分析,最后总结作答。 (1) 战扼狐:指宋金交战,金军被击退。 (2) 天上来:天马降临,神兵降临。天马,指龙旗,喻指宋朝军队。龙旗天来,形容其声势浩大、威力强大。 (3) 下中原:指宋金之间的战争。 (4) 先有扼狐捷
注释:三十六洞天,指的是道教的三十六座神山;七十二福地,指的是道教的七十二处福地。共春长在一壶中,意思是说春天的气息永远存在,就像被放在一个壶里一样,可以随意享受。尽可浮游与沉醉,意思是说可以任意游玩、陶醉其中。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之情。诗中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是对道教仙境的一种夸张描绘,体现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临春台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诗人站在临春台上,观赏着春天的美景。他看见红罗帐上坐着一位美丽的女子,她正在为春天的到来而歌唱。突然,一阵清脆的鸟鸣声打破了宁静的场面,那是一只黄莺在唱歌。黄莺的歌声穿越田野,传遍了整个城市,使人们为之陶醉。 译文: 在临春台上,我为春天的景象而歌唱。独自坐在红罗帐上,欣赏着绿色的苔藓。忽然,一声清脆的鸟鸣打破了宁静,那是一只黄莺在唱歌。它的歌声穿过田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巴南客人》中的一句,全诗如下: 白日 玉涧鸣泉弹洛浦,苍龙横沼写离骚。 晴窗睡起炉烟冷,满院春风白日高。 注释: - 白玉涧:指山涧中清澈见底的水,泛指山中清幽的环境。 - 鸣泉:泉水在山谷中发出的声音,如同琴瑟之声。 - 弹洛浦:比喻泉水声如琵琶弹奏。 - 苍龙:形容水势汹涌澎湃,有如巨龙腾飞。 - 横沼:在池沼中横流。 - 写离骚
春晓 琼枝委露凝香雪,澹月笼花浸麝尘。 唤起丁宁休唤起,苎萝山下浣纱人。 注释: 1. 琼枝:美玉制成的树枝。委:托着。露:露珠。凝香雪:香气凝聚在如雪一般的露珠上。 2. 澹月:淡淡的月光。笼:笼罩。花:指梅花。浸:浸泡。麝尘:麝香的粉末。 3. 唤起:使……觉醒。丁宁:再三嘱咐。唤起:使梅树苏醒。 4. 苎萝山:传说中的山名,位于浙江省诸暨县南,是越王勾践的隐居之地。浣纱女
注释:秋天的时候,在宜都道中,采莲的歌声停止了,木兰舟也随之停下。万里长风刮进戍楼,吹散了采莲女的歌。灵凤和青鸟都没有出现,只有陇头江上的明月显得凄凉。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中描写了秋日宜都道中的景色。首句“采莲歌断木兰舟”,形象地写出了秋天的景色,采莲子的姑娘唱起了歌,但是船已经停泊下来。次句“万里长风入戍楼”,描绘出一幅边关秋景图,风卷着落叶、枯叶,吹进了戍楼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题,考生不仅要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还要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七夕”是古代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即农历七月七日的夜晚,传说这一天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一别相逢泪如雨,不禁憔悴语相思。”“佳期咫尺还知不,明日伤情两别离。”这两句写七夕之夜的相思之情。“七夕”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见的节日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内容要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注意“云雨”的典故。 【答案】 译文:今日相逢明日离别,徘徊于离别与重逢之间,几度春秋?无情的风雨,何必遮隔,人们以为一年中能有一次重逢,其实不然。注释:云雨:指男女欢合之事。七夕: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今宵相逢:即七夕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