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节拥红云,凤吹随鸾扇。
游历万华宫,转宴诸仙殿。
金母愿接欢,玉真求识面。
为我问时人,谁曾是媒援。
高蹈步天衢,真游不知倦。
又遇西王母,屡会瑶池宴。
前后三千年,蟠桃开一遍。
为我问群仙,几见春风面。
【注释】
绛节:指仙女所执的红色法器。
凤吹:指仙女吹奏的笙箫等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万华宫、诸仙殿:均为神仙居住的地方。
金母:即西王母,道教传说中的女仙。
玉真:即东王公,也是一位神仙。
媒援:引荐或帮助。
天衢:天上的道路。
西王母:又称西母、王母娘娘,是道教神话中的女神,传说中她住在华山之巅。
瑶池宴:古代传说中西王母在瑶池设宴,招待八方宾客。
蟠桃:一种神话中的仙果,据说能使人长寿不老。
春风面:春天温暖的风使桃花开满枝头,故以“春风面”形容美好的景色或人。
【赏析】
这首游仙诗是作者对仙境的向往和想象,通过游历万华宫、诸仙殿、与西王母相会以及问及群仙春面等情节,表现了诗人超凡脱尘的思想境界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
首二句写神游之始。绛节拥红云,表明神女所居之处有祥云环绕;凤吹随鸾扇,说明神女身边有鸾凤相伴,且其音乐美妙动听。“绛节”一词,既表明其身份高贵,又点明其为女性,因为只有女性才有资格持“绛节”而游行于人间。此二句为全诗铺垫,为后文描写仙境作铺垫。
中间四句描绘了诗人游历仙境的情景。他首先来到万华宫,然后转至诸仙殿游览,其间与金母、玉真等人相遇,询问他们是否曾见过媒人或引荐过人才?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人事的厌倦以及对仙人生活的向往。接着他步上天衢,继续他的游历,仿佛永不知疲。在这里,“高蹈”二字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之情。
接下来的四句则是诗人与西王母的偶遇。他多次与西王母相会,并在瑶池宴上饮酒作乐。这一部分主要表现了诗人对于神仙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在仙境中的生活状态。
最后四句则是诗人的提问与回答。他向群仙们询问,谁曾在世时做过媒人引荐过人才,得到了众仙的回答;他又问自己是否曾经见过春风面的美景,得到了肯定的答案。这里的“春风面”指的是春天温暖的气息和美丽的风景,暗示了仙境中的美好景色与时光。
这首诗通过游历仙境、询问神仙和与神仙交流等情节,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之情。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神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