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其为我疾挥鲁阳戈,我亦浼君颠倒挽黄河。他时策杖重来过,更名此里为鸣珂,名与西山俱不磨。

【注释】

君:对朋友称对方,史伯是作者的朋友。

疾挥鲁阳戈:指用武力驱除敌人。

我亦浼君颠倒挽黄河:意思是说我也希望你能把黄河的水流倒过来挽起它来。

策杖重来过:意思是说等将来你再来的时候,我一定拄着杖欢迎你。

鸣珂:古地名,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北。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僖宗光启三年(887年),时在洛阳。诗人与友人史伯友善,写诗赠给史伯,以表达他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愿。

首句“史伯友好礼斋”,点明与史伯友情之深厚,并表明了送别之意。“史伯”是作者的朋友,两人情同手足。“友好”二字突出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斋”字表明这是一首赠别之作,作者为史伯饯行而作。次句“君其为我疾挥鲁阳戈”,语出《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得不死之珠……逢蒙曰:‘臣将上试之。’后乃立万石之后……逢蒙乃取之。羿因失其意,杀逢蒙而去。”鲁阳公曾用此典故向楚王辞行,表示决不背楚投晋。这里用鲁阳公的故事,表示要像他一样坚决地保卫国家,不让敌人侵占国土。“我亦浼君颠倒挽黄河”,语出于《左传》:“齐侯使晏婴请继室于晋。叔向曰:‘天祸晋国,何求而得?既获二国有国,何必更求?晋、齐有难,君其勿归,尚亟访恤社稷!’齐侯曰:‘吾欲求成而不可得,吾欲徼福而已。’晏子曰:‘天福也。余何求焉?余非爱夫民也;余思其终也。余每卜一卦日:’齐有福,则以卒;不幸,则以亡。’”这里用叔向的话表示自己决心保卫国家,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希望史伯能像鲁阳公一样保卫自己的家乡。“他时策杖重来过”,意为将来史伯如从西边回来,定会重游此地,并把这里改为“鸣珂”。语出《汉书·张敞传》:“敞自劾奏事毕,即饮醇酒自娱。每醉,辄拍敞腹大笑出门去,人或谓敞曰:‘明主诚知此人哉!天下不可言治也。顾君性严急,有司诛责者皆此类也。”这里的“策杖重来过”就是张敞所说的那种“饮酒自娱”的人。“重游此地,更名此里为鸣珂”,语出于《晋书·山涛传》:“涛尝与武帝(司马炎)围棋赌墅,帝不胜,执手曰:‘今日食造饭来复作矣。’帝常戏称‘山季伦’。”这里用典说明史伯将来一定会重游此处,并且把此处改称为“鸣珂”。这两句诗意十分丰富,不仅表达了作者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而且通过描写历史故事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使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最后两句“名与西山俱不磨”,意为名字与西山永远不朽,永垂不朽。语出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故圣人不朽,名与日月争光。”这里借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的名字永远不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