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云低薄暮,微雨洗清秋。凉蟾乍飞破镜,倒影入南楼。水面金波滟滟,帘外玉绳低转,河汉截天流。桂子堕无迹,爽气袭征裘。
广寒宫,在何处,可神游。一声羌管谁弄,吹彻古梁州。月自于人无意,人被月明催老,今古共悠悠。壮志久寥落,不寐数更筹。

水调歌头·癸卯八月十七日逆旅平阳夜闻笛声有感而作

乱云低薄暮,微雨洗清秋。凉蟾乍飞破镜,倒影入南楼。水面金波滟滟,帘外玉绳低转,河汉截天流。桂子堕无迹,爽气袭征裘。

广寒宫,在何处,可神游。一声羌管谁弄,吹彻古梁州。月自于人无意,人被月明催老,今古共悠悠。壮志久寥落,不寐数更筹。

注释解释:

  1. 乱云低薄暮:混乱的云彩低垂笼罩着傍晚时分。薄暮指傍晚,这里形容天色阴沉。
  2. 微雨洗清秋:细雨清洗着秋天的气息。洗清秋指秋天的景象因雨水变得清新。
  3. 凉蟾乍飞破镜:明亮的月亮忽然升起,好像打破了镜子般的光芒。蟾蜍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动物精怪之一,常用来比喻月亮或明月。
  4. 倒影入南楼:月亮的倒影投射进南边的楼阁。这里的“南楼”指的是某个具体位置的楼阁,可能是作者住宿的地方。
  5. 水面金波滟滟:水面上闪烁着金黄色的光波,像宝石一般璀璨。滟滟指水面泛起的光波,形容水的光泽美丽。
  6. 帘外玉绳低转:外面的窗帘随着时间慢慢转动。玉绳在这里可能是指装饰房间的挂饰或者时钟上的时针和分针等。
  7. 河汉截天流:银河从天空中穿过,如同水流般奔涌不息。河汉指银河,这里用来形容天空中的银河。
  8. 桂子堕无迹:桂花落下没有留下痕迹。桂子指桂花,这里形容桂花飘落无声,不留痕迹。
  9. 爽气袭征裘:清凉的空气袭来,令人感到舒适。爽气指清新、凉爽的空气,袭指袭来、覆盖。征裘指外出时穿的衣物。
  10. 广寒宫:传说中的宫殿名,位于月宫之上,与嫦娥居住。广寒宫在古代诗词中常被用作对月宫的比喻,表示高洁、清幽之地。
  11. 羌管:古代的一种乐器,以竹制为主,声音悠长哀婉。羌管指演奏羌族乐器的声音。
  12. 古梁州:古代的地名,可能是某个具体的地理位置或者泛指古代的某地。
  13. 月自于人无意:月亮似乎与人无关,它自然地照亮了人们。
  14. 人被月明催老:人因为月光的照耀而显得更加衰老。
  15. 今古共悠悠: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时光流转,一切都显得那么遥远。
  16. 壮志久寥落:长久以来,壮志未酬,抱负难以实现。
  17. 不寐数更筹:整夜未能入睡,不断换着更筹(一种计时工具)来消磨时间。
    赏析:
    这首《水调歌头》是苏轼在癸卯年八月十七日在平阳夜晚听到笛声后所作。全词借景抒情,通过对乱云、微雨、凉蟾、河水、桂子等景象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感叹。
    首句“乱云低薄暮”,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天空中乌云密布的景象。这种天气往往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让人心情沉重。然而,诗人并没有被这种压抑的氛围所困扰,而是选择了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找美的事物。第二句“微雨洗清秋”,则将目光转向了自然界中的秋天景色。微雨洗净了秋天的尘埃,让原本萧瑟的秋意变得更加清新宜人。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接下来的句子,诗人开始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凉蟾乍飞破镜,倒影入南楼。”这句诗描绘了一轮明亮的月亮忽然升起,仿佛打破了镜子般的光芒。月亮的倒影投射进南边的楼阁,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份神秘和浪漫的气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水面金波滟滟,帘外玉绳低转”,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水面上闪烁着金黄色的光波,如同宝石一般璀璨夺目。窗帘随着时间慢慢转动,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变迁。这些景象不仅展示了夜晚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最后一句“广寒宫,在何处?可神游?一曲羌管谁弄?”则是诗人发出的疑问和感慨。他想知道广寒宫究竟在哪里,是否能够真正地神游其中。同时,他也感叹起那美妙的音乐——羌管之声,究竟是由谁所演奏?这些问题都引发了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整首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个人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感叹。这种既豪放又细腻的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词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