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溪瓜蔓流,渡者云可乱。
屡涉途已穷,前临波始漫。
严严龙门峡,石破两崖半。
沙浪深尺馀,湾洄触垠岸。
他山或澍雨,湍涨辄廉悍。
顷刻漂车轮,羁络不能绊。
其源想非远,众水自兹滥。
济浅抑何艰,虑盈疑及患。
峰阴转亭午,出险马蹄散。
草路且勿驱,烟开望前馆。
【注释】
(1)龙门:《水经注》载:“龙门,一名瞿塘,在江陵县西一百六十五里。”即今四川奉节县瞿塘峡。
(2)一溪:一条小溪。瓜蔓流 :指水流湍急。
(3)渡者云可乱:指水流急,难以渡过。
(4)屡涉途已穷:指多次涉水,路已到尽头。
(5)前临波始漫:指靠近水面时才渐渐漫过。
(6)严严:形容山势险峻的样子。
(7)石破两崖半:指山壁的岩石被水流冲刷破碎,一半露出。
(8)沙浪深尺馀:指水中沙土沉积得很深。
(9)湾洄触垠岸:形容水流曲折回环,冲击岸边。
(10)他山或澍雨:指其他山上也可能下大雨。
(11)湍涨辄廉悍:指水流急速上涨时变得湍急。
(12)顷刻漂车轮:形容洪水来得迅速猛烈。
(13)羁络不能绊:指无法阻挡洪水的冲击。
(14)其源想非远:想其水源不会很远。
(15)济浅抑何艰:指水浅时渡口困难重重。
(16)虑盈疑及患:指担心忧虑过多而招来祸患。
(17)峰阴转亭午:指山影转为中午时分。
(18)出险马蹄散:指出了险地,马儿奔跑起来。
(19)草路且勿驱:意思是可以稍微休息一下,不必匆忙驱赶马匹。
(20)烟开望前馆:意思是烟雾消散后,可以望见前面的馆舍。
【赏析】
此诗是一首纪行诗,诗人在旅途中经过三峡时,有感于大自然之伟力和舟行之艰难,遂写下了这首诗。全诗写景状物,寓情于景,语言质朴自然,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
首联“一溪瓜蔓流,渡者云可乱”两句,描写诗人乘舟过三峡的情形。“一溪瓜蔓流”,用“瓜蔓”形容水流之急;“渡者云可乱”,则以“云”代指风,意指渡者因风大而难以渡过江去。此二句虽为记叙之语,但其中却蕴含着诗人对人生旅途艰辛的慨叹,以及对于生命脆弱、命运无常的深深感慨。
颔联“屡涉途已穷,前临波始漫”。此乃写诗人在经过三峡数日之后,已经到达终点,然而前方的路还很长,而且临近的水面才刚刚漫过堤岸。此二句既写出了三峡的地势险恶,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颈联“严严龙门峡,石破两崖半”,此为写峡口景色。龙门峡是三峡中最长、最险峻的峡谷之一,此处的山石被河水冲刷得破碎不堪,只剩下一半露出水面。此二句既描绘了峡口的壮丽景色,又写出了诗人面对险境时的坚韧不拔精神。
尾联“他山或澍雨,湍涨辄廉悍”,此为写天气变化。这里所说的“他山”是指其他山上,可能是在说其他山上也有可能下雨,但如果是暴雨的话,那就会更加湍急。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自己对于天气变幻无常的无奈,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对于未来命运的恐惧。
这首诗虽然只是记录了诗人在旅行中的所见所闻,但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它不仅展现了三峡的壮丽景色和险峻形势,更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这种深入骨髓的哲理性和情感表达使得整首诗歌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