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流水玉泠泠,窗下高人酒半醒。
唤省邯郸枕中梦,如看王湛案头经。
翛然自得天游趣,恍若那知地境灵。
说似功名场上客,倦游时节一来听。

【注释】

1 醒心亭:亭名。在今安徽芜湖。

2 玉泠泠:形容流水声音清脆悦耳。

3 高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4 唤省:唤醒。

5 王湛:晋代人,字处道,曾为中书郎,后隐居,与谢安、许询等过从甚密。

6 天游趣:指超凡脱俗的情趣。

7 地境灵:指世俗境界的虚幻。

8 说似:像什么似的。

9 功名场:名利场或权位场,即官场。

10 倦游:厌倦了仕途生涯的奔波。

【赏析】

这首七绝是诗人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春天在醒心亭所作。当时诗人已四十二岁,他一生宦海浮沉,历经挫折,对名利场上的种种虚伪和欺诈,深感厌恶。因此,他在这首诗里以清丽的语言,表达了自己鄙弃名利、追求自然之趣的思想感情。首联写景,颔联叙事,颈联抒情,尾联归结全诗意旨。

“窗前流水玉泠泠,窗下高人酒半醒。”这是一首描写亭阁景色的诗,它起句便勾画出一幅优美的图画。一个高雅幽静的环境,使作者感到心旷神怡。“玉泠泠”,用来形容水声清澈而悠扬。“窗前流水”指的是“窗下水声”,“窗下高人”指的是诗人自己。“酒半醒”,说明诗人正在饮酒作诗,醉意正浓。这两句是第一层意思。

“唤省邯郸枕中梦,如看王湛案头经。”这一句是第二层意思。“唤省”二字,是说酒醒后,诗人忽然想起邯郸人枕上所梦到的枕中书,又想起了王湛案头上的经书。“唤省”二字,是说自己突然记起从前梦中所得的奇文异说。“邯郸枕中书”,指《列子•汤问》所载,战国时魏王梦见赵人郭象托梦给他,说他梦见一道士教他读一卷竹简,打开一看,里面全是些蝌蚪文字;再打开一卷,又是蝌蚪文字,直到第三卷才见文字,原来是一卷书。“王湛案头经”,指王羲之曾梦见人送他一卷竹简,上面写着《兰亭集序》。“唤省”就是记起这个梦境。“枕中书”、“案头经”,都是说梦中得到的奇文异说,都是神仙家的话,所以这里诗人用“如”字来加以比较,突出其荒诞不经的特点。这一句写出了诗人在醒后忽然记起了梦中所得的奇异之书,从而表现了诗人对于超现实的神秘主义的怀疑,也表现出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追求。

“翛然自得天游趣,恍若那知地境灵。”这两句话是第三层意思。“翛然自得”,是指超尘脱俗,自在无拘的样子。“自得”就是随心所欲。“天游趣”指道家所说的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这两句写诗人在酒醒之后,突然想起了梦中所记的奇异之书,感到精神非常愉快,仿佛进入了一个超现实的精神境界。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完全沉醉其中,而是清醒地意识到这种境界只是虚无缥缈的幻想,并不真实存在。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的超世思想,同时也表现了他的现实主义精神。

“说似功名场上客,倦游时节一来听。”最后一句,是第四层意思。“说似”是说这些道理好像说得很清楚,很有道理。“功名场”,指官场或社会。“倦游”,指厌倦官场生活的奔波忙碌。“一来听”,表示诗人愿意倾听这些道理,并从中受到启发。这一句是诗人对于前面几句的总结,表明他虽然已经离开了官场,但仍愿意听取一些高深的道理,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慰藉。同时,这也是诗人对自己人生道路的一种反思。

这首诗的艺术构思十分巧妙,它通过诗人在醒心亭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诗人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启迪和鼓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