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本无山,夷山石作骨。嶙峋赑屃几千层,太行之石高于屋。
碣石入海空沈沦,汉家宝鼎出河汾。至今瑞气不肯散,夜夜上天生白云。
贤侯仕宦思故里,江北江南几山水。直把苍松铭寸心,万岁山前听秋雨。
四海车马将会同,归来未效柴桑翁。分明衣冠李太白,落月屋梁见颜色。
要使吾侪拜画图,英风绝俗人间无。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作者李近仁。诗人通过描绘画面上的山体形象,表达了对贤君的敬仰之情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第一句“灵山本无山,夷山石作骨。”诗人开篇便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将原本宁静的山水赋予了生命力,使之如同石头般坚硬而有力。这里的“夷山”二字,既指代了画面中的山体,又暗指了贤者的品质,寓意着贤者如山般坚贞不屈。

第二句“嶙峋赑屃几千层,太行之石高于屋。”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山体的形态,形容其千层叠嶂,仿佛一座座巍峨的山峰矗立在画面之上。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诗人还提到了“太行之石”、“高于屋”等意象,暗示了贤者的崇高地位和卓越才能。

第三句“碣石入海空沈沦,汉家宝鼎出河汾。”诗人继续展开描绘,用碣石和汉家宝鼎这两个象征性的事物来表达贤者的伟大成就。碣石象征着坚固不移的精神品质,而汉家宝鼎则代表着卓越的才华和智慧。两者都与画面上的山体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力量与智慧的山水画卷。

第四句“至今瑞气不肯散,夜夜上天生白云。”诗人再次回到画面,描绘了夜晚时分的山水景象。在这里,“瑞气”指的是贤者所带来的吉祥之气,而“生白云”则象征着贤者的品德如同天空一般高远、纯洁。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贤者的美好祝愿,希望其名声长存,福泽后代。

第五句“贤侯仕宦思故里,江北江南几山水。”诗人转而描绘了贤者在外为官时的情怀。这里的“贤侯”既是对贤者的一种尊称,也暗示了诗人对其高尚情操的赞赏。而“江北江南”则是诗人对贤者故乡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其思念之情。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贤者的期望:希望其能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六句“直把苍松铭寸心,万岁山前听秋雨。”诗人以苍松自喻,表达了自己对贤者忠诚不渝的情感。而“万岁山前听秋雨”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寓意着贤者的智慧和才能如同秋雨般滋润人心。

第七句“四海车马将会同,归来未效柴桑翁。”诗人以四海车马会聚一堂来比喻贤者的影响力广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贤者的期望:希望其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而“柴桑翁”则是诗人对贤者的一种称呼,寓意着对其尊敬和崇拜。

第八句“分明衣冠李太白,落月屋梁见颜色。”诗人以唐代大诗人李白来比喻贤者,表示其才华横溢、风度翩翩。而“落月屋梁见颜色”则描绘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夜晚景象,寓意着贤者的智慧和品德如同月光般照耀人心。

第九句“要使吾侪拜画图,英风绝俗人间无。”诗人以画图来表达对贤者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敬佩之意。而“英风绝俗人间无”则进一步强调了贤者的独特地位和价值,认为其才德之高远无法比拟。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以山水画为题材的题咏之作。诗人通过对画面上的山体形象进行描绘,表达了对贤者的敬仰之情以及赞美自然美景的愿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细腻的描写又有宏大的想象,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丰富的想象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