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隶霸州,显德州始置。
萧萧风卷沙,渺渺天裹地。
驼载杂驴车,日落喧市肆。
酸齑芼汤饼,我亦解鞍憩。
维昔石晋兴,结辽与共事。
割畀十六州,贸易一闰位。
世宗取三关,锐意平幽蓟。
破竹功垂成,服药志勿遂。
金瓯竟莫完,铁砚真左计。
艺祖继挥戈,似亦欠乘势。
后人不量力,轻举速颠踬。
中原百战争,乱极数当治。
大物自有归,追思一长喟。
诗句与译文对照:
- 文安县
文安隶霸州,显德州始置。
萧萧风卷沙,渺渺天裹地。
驼载杂驴车,日落喧市肆。
酸齑芼汤饼,我亦解鞍憩。
注释:文安县隶属于霸州,唐朝时期开始设置。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四句诗描绘了古代文安县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和社会风貌。首句“文安隶霸州”表明文安县隶属于霸州。接着通过描述风卷沙、天裹地等自然景观,展现了当时文安县的自然环境。最后两句则通过描绘驼载杂驴车和日落市肆的情景,反映了当时文安县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生活。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具体的场景和细节,生动地展示了文安县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逐句释义:
- 文安隶霸州,显德州始置。(文安县隶属于霸州,且在唐朝时期开始设立。)
- “隶”表示归属;
- “霸州”是唐代的一个地名,位于河北省中部;
- “显德”可能是一个地名或年号。
- 萧萧风卷沙,渺渺天裹地。(风吹起沙子飞扬,天地间显得辽阔无边。)
- “萧萧”形容风声;
- “卷”表示扬起或吹动;
- “天裹地”描绘出开阔的天空和广袤的大地。
- 驼载杂驴车,日落喧市肆。(骆驼装载着各种车辆,太阳落下时市场变得嘈杂繁忙。)
- “杂驴车”指多种交通工具的组合;
- “日落喧市肆”描绘出市场热闹的景象。
- 酸齑芼汤饼,我亦解鞍憩。(品尝酸菜拌面,我也解下马鞍休息片刻。)
- “酸齑”是一种腌制食品;
- “芼”意为拌;
- “汤饼”即面条或面食;
- “解鞍憩”指卸下马鞍休息。
- 维昔石晋兴,结辽与共事。(回想昔日石晋兴盛时期,曾与辽国共同治理国家。)
- “维昔”指从前;
- “石晋”是五代时期的一个政权,由石敬瑭建立;
- “兴”表示兴起或繁荣;
- “结辽与共事”指与辽国合作治理国家。
- 割畀十六州,贸易一闰位。(被迫割让了六十五州的土地,换取了一个虚名。)
- “割畀”指割让;
- “十六州”可能是指割让的土地数量;
- “贸易一闰位”指通过贸易手段获得了短暂的地位或利益。
- 世宗取三关,锐意平幽蓟。(世宗夺取了三个关口,决心平定幽州和蓟州。)
- “取三关”指的是夺取三个战略要地;
- “幽蓟”是古代中国北方的两个地区;
- “平幽蓟”指平定这些地区。
- 破竹功垂成,服药志勿遂。(成功破竹之势已成定局,但服药的愿望却未能实现。)
- “破竹”比喻势如破竹,不可阻挡;
- “功垂成”指成功即将完成;
- “服药志勿遂”意味着服药的愿望未能实现。
- 金瓯竟莫完,铁砚真左计。(国家的完整被破坏殆尽,真是铁砚(象征坚定的决心)也难以挽回。)
- “金瓯”比喻国家;
- “竟莫完”表示完全破碎;
- “铁砚真左计”意味着用铁砚来应对困境也是徒劳无功。
- 艺祖继挥戈,似亦欠乘势。(艺术的始祖继续挥舞武器,似乎缺少了顺势而为的智慧。)
- “艺祖”指历史上的一位著名军事将领;
- “继挥戈”指继续使用武器;
- “乘势”意为利用有利时机;
- “欠乘势”表示缺乏顺应形势的智慧。
- 后人不量力,轻举速颠踬。(后人没有评估自己的实力就贸然行动,结果轻易地陷入困境。)
- “后人”指后来的人;
- “不量力”意味着没有衡量自己的能力;
- “轻举速颠踬”指轻率的举动导致了失败的后果。
- 中原百战争,乱极数当治。(中原地区的百年战争,混乱达到极点时自然会有治理的机会。)
- “中原”泛指中国本土;
- “百战争”指长期的战乱;
- “乱极数当治”意味着混乱到极致自然会有治理的可能。
- 大物自有归,追思一长喟。(大物自有归宿,追思之间发出一声叹息。)
- “大物”指重要的事物或人物;
- “自有归”意味着都有其归宿或结果;
- “追思一长喟”表示回忆过去并发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