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生绡天尽头,水光山色上帘钩。
似将崔白千年轴,挂在元龙百尺楼。
霜叶扫鸦描落照,湿云和雁卷清秋。
纷纷纸上争妍丑,还识无为妙处求。
注释:
- 一幅生绡天尽头,水光山色上帘钩。
- 生绡(sāo):一种薄而透明的丝织品。
- 天尽头:形容画卷广阔,无边无际。
- 水光山色:指山水之间的光影变化。
- 帘钩:窗帘上的金属环扣。
- 似将崔白千年轴,挂在元龙百尺楼。
- 崔白:唐朝画家,擅长人物画。
- 轴:古代画卷的别称。
- 元龙:三国时名士陈登,字元龙,以豪放不羁闻名。
- 百尺楼:形容楼高。
- 霜叶扫鸦描落照,湿云和雁卷清秋。
- 霜叶:秋天的树叶变白。
- 扫鸦:用笔刷扫过。
- 落照:夕阳西下的景象。
- 湿云和雁:形容云气湿润,和着大雁飞翔的景象。
- 纷纷纸上争妍丑,还识无为妙处求。
- 纷纭:纷繁复杂的样子。
- 妍丑:美丑。
- 无为妙处:禅宗用语,意为超脱世俗,达到无为之境。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诗人通过描绘画面,表达了自己对画作的赞美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感。
首两句“一幅生绡天尽头,水光山色上帘钩”,诗人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画面的背景。生绡作为载体,使得整个画作显得更加立体和真实。水光山色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第三句“似将崔白千年轴,挂在元龙百尺楼”,则是对画作的细节进行了描述。崔白作为唐朝的画圣,他的画作被传为千古流传。这幅画仿佛就是他的作品,挂在百尺楼上,令人叹为观止。这里的“挂”字,不仅指画作被挂在墙上,更暗示了画作的高超技艺和历史价值。
接下来四句,诗人通过对画面的进一步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画作的赞美之情。最后两句“霜叶扫鸦描落照,湿云和雁卷清秋”,更是将画面中的秋景表现得淋漓尽致。霜叶、落照、湿云、和雁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这里的“卷”字,形象地描绘了大雁在空中翱翔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
最后两句“纷纷纸上争妍丑,还识无为妙处求”,则是诗人对画作的再次评价。在众多画家中,只有真正懂得欣赏艺术的人,才能看到画作中的无为之妙。这里的“无为”二字,既指禅宗中的无为自然,也指画作中那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境界。
这首诗通过对画作的描绘和对画家技艺的评价,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追求精神境界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