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在相溪溪上居,偶因缚笔致名誉。
已烦猎者擒秋兔,更助文人校鲁鱼。
毛援犹能利天下,心殚宁肯不中书。
玉堂新样须重赠,拟效相如赋子虚。
【注释】
相溪:在今四川眉山市。猎者:指猎人。鲁鱼:指《左传》《国语》等古代文献中记载的鲁国和齐国两个国家因文字错误而互相攻打,后来被孔子纠正的历史事件。子虚:指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宋玉的《子虚赋》。玉堂:指翰林院,唐时为文臣学士起草诏令、撰写文章的地方。新样:新颖的写法。
【赏析】
诗题中的“杨均显”,据传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的学生,字君亮,号杨均明。他的书法以骨力遒健著称。本题所咏的“杨君”即是指他。
首联“翁在相溪溪上居,偶因缚笔致名誉”。写杨君住在相溪之畔,偶然拿起毛笔写出好文章,因而名声大振。这两句诗,点明了杨君的住处和写作动机。从后两句看,杨君的写作动机,是为了纠正历史上的文字错误。
颔联“已烦猎者擒秋兔,更助文人校鲁鱼”。写杨君已经帮助了猎人捉住了秋天的野兔,又帮助文人校勘了鲁国的《春秋》。猎者擒秋兔,指用猎具逮住了秋天的野兔;文人校《春秋》,即对鲁国的史书进行校勘。这两句诗,进一步点明了杨君的写作动机。
颈联“毛援犹能利天下,心殚宁肯不中书”。前句意谓,虽然毛笔的笔头很锋利,但用来书写文字的工具毕竟还是人的手。这里运用比喻手法,说只有人的劳动才能造福天下。后句“心殚”,是“用心竭尽”的意思。这两句诗,说明杨君写作的动机是为了造福于世。
尾联“玉堂新样须重赠,拟效相如赋子虚”。玉堂,指翰林院;子虚,指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宋玉的《子虚赋》。这两句诗,意思是说,杨君要为翰林院写新样子的文章。他要像汉代司马相如给汉武帝作《子虚赋》那样,为皇帝写一篇富丽堂皇的文章。
通过赞美杨君的才学和品德,歌颂了杨君的卓越贡献。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希望有德有才之士能够为朝廷作出贡献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