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下槐阴尚未稠,那知夜壑竟移舟。
忍将文字镌金石,愁见衣冠葬土丘。
雨露既濡空北望,江湖长在只东流。
孝思赖有传家子,为作高堂百世留。
【注释】
- 槐阴:树影。稠:浓密。
- 那知:哪知道。壑(hè):山沟。竟移舟:竟然把船移开。
- 忍将文字镌金石:不忍心把文字刻在石头上。镌:雕刻。
- 衣冠:指王彦昭等死者的装束,也泛指死者。
- 江湖长在只东流:江湖虽大,但只有一条向东流去。
- 孝思赖有传家子:孝顺的思念要由世代相传的人来继承。孝思:对父母或长辈的孝顺之情。传家:历代相传。
【赏析】
这首诗是追挽王彦昭的。王彦昭,字元振,河南洛阳人。安史之乱时,他与颜真卿、郭子仪等人一起抗击叛军有功,被授为太子太保,封鲁郡公。后因事获罪,贬为邵州司马,死在贬所。诗中“那知夜壑竟移舟”句,是说诗人当时还没有想到,自己会遭此不幸,而王彦昭却在夜间被害了。诗人对此深表痛惜。
首联写诗人与王彦昭同朝共事的往事,并感叹时光荏苒,转眼间王彦昭却已去世。颔联写诗人不忍让王彦昭的文字永垂不朽,而想将其遗骨葬于青山之中,以表达他对王彦昭的怀念之情。颈联写王彦昭虽然已经去世,但他的精神仍然激励着人们继续前进;而诗人则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必须努力传承这种精神。尾联写诗人认为孝顺是一种美德,应该由子孙后代来继承,而王彦昭正是一个孝子的典型代表。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王彦昭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忠诚、孝顺等品质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