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踏金莲步不移,搔头仍是玉蟠螭。
自将凤管调银字,谁把鸳机织锦丝。
得伴有时来斗草,遣怀随处共弹棋。
鸣鸠乳燕青春晚,谢却繁花几万枝。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鉴赏能力。这是一道考核诗歌内容和手法的题目,注意要从诗中去寻找答案。“美人图”,即《美人图》,唐代诗人李峤的组诗作品。《美人图》共有十首,每首都以咏美人为中心,描写了美女们的不同生活情态。其中第一首写美人梳妆打扮的情景,第二首写美人弹琴、斗草等闲适的生活。第三首写美人春日游园的情景,第四首写美人秋日观花的情景。第五首写美人在月下赏玩新月,第六首写美人夜半听筝。第七首写美人在庭中斗草,第八首写美人在院中斗草,第九首写美人在院中弹棋。最后一首写美人在院中弹琴。
【注释】
金莲步:用金做成的莲花形的步子。
玉蟠螭:指妇女头上的玉簪。古代妇人常用它装饰头饰。
凤管:指乐器笙,因为笙音似凤鸣而得名。银字:指笙上吹奏的声音。
鸳机:织布机,泛指纺织之事。锦丝:美丽的丝织品。
有:通“又”。
斗(dòu)草:古代民间一种游戏。两人相斗于草场,胜者为王,负者为寇。
遣怀:排遣忧愁或心事。
乳燕:初出巢的小燕子。
谢却:推辞、拒绝。
繁花:盛开着的各种花朵。
赏析:
这是《美人图》之一。全诗通过咏美人梳妆打扮、弹琴、斗草、游园等活动,表现了女子的青春美丽与悠闲自在。前六句写美人梳妆打扮时的情景,突出了其容光焕发之美;后六句写美人闲暇之时的雅致生活,突出了其优雅娴静之美。
第一句“不踏金莲步不移”,点明主题,是写美人梳妆。金莲步是古代妇女的步态美,这里用来比喻美人的举止。“不踏”是说不行走的意思,“不移”是说不停留的意思,两句连在一起,就是写出了美人在梳妆时的神态。
第二句“搔头仍是玉蟠螭”,写美人梳妆完毕,仍像玉人一样,用玉簪搔着头。这句诗运用比喻手法,将美人的秀发比作玉人,将簪头比作玉蟠螭,生动地表现出了美人的秀发柔顺而光泽,以及她对秀发的珍视和爱惜之心。“玉蟠螭”也是古人常用的首饰,这里用以形容簪头之精美,更增添了美人的美丽。
第三句“自将凤管调银字”,写美人弹奏乐器。“调”是调节之意,“银字”指笙上的乐声。这句诗的意思是说:美人自己拿着乐器,调节着音乐的节奏,吹奏出美妙的音乐。这里的“自将”一词表明了美人主动地弹奏乐器,体现了她的自信和独立自主的精神风貌。
第四句“谁把鸳机织锦丝”,写美人织锦。“鸳机”是古代的一种织布机,“锦丝”指的是精美的丝织品。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是谁在用鸳鸯织机织出这么精美的锦缎。”这里的“谁”是指“我”而言,表明了美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自豪,也表达了美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第五至八句写美人在院中闲适的生活情景。第五句“得伴有时来斗草”,写美人与同伴一起玩耍斗草的游戏。“斗草”是一种古代流行的游戏,人们相互比赛谁种的花草长得好,谁就赢了。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们常常一起斗草嬉戏,享受着快乐时光。这里的“伴”是指“我”而言,表明了美人与同伴之间的亲密关系。
第六句“遣怀随处共弹棋”,写美人与同伴一起下棋消遣。“遣怀”意为排遣忧愁或心事,“共”是一起的意思。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们经常一起下棋娱乐,度过美好时光。这里的“遣怀”是指“我”而言,表明了美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第七句“鸣鸠乳燕青春晚”,写春天里鸣鸠和乳燕的景象。鸣鸠和乳燕是春季常见的鸟儿,它们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活力。这里的“青春晚”表示春天已经快要过去,暗示了美人的青春岁月已经逝去。
第八句“谢却繁花几万枝”,写春天里落花飘零的景象。繁花代表着春天的美好和生命力,而谢却则意味着凋谢和结束。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们已经谢去了繁花万枝,告别了春天的美好时光。这里的“繁花”是指落花,与前面提到的“鸣鸠乳燕”相对应,都象征着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
最后一句“谢却繁花几万枝”,是这首诗的最后一句,也是全诗的总结。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们已经谢去了繁花万枝,告别了春天的美好时光。这里的“几万枝”表示繁花数量之多,而“谢却”则意味着凋谢和结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