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日日吼枯株,点检春光定有无。
半树里深犹妩媚,一枝檠重更模糊。
芳香未露还因冷,疏影浑迷不为晡。
想得孤山人迹灭,扁舟谁复访林逋。

诗句释义

1 北风日日吼枯株

  • “北风”象征着寒冷,“咆哮”描绘出北风的猛烈。这里的“枯株”指枯萎或凋零的树木。整体表达了北风肆虐的景象。
  1. 点检春光定有无
  • “点检”意味着检查或审视。“春光”即春天的美景或生机。“定有无”表示对春天是否到来的疑问。这句话可能是诗人在冬末春初时节对自然界变化的思考和询问。
  1. 半树里深犹妩媚
  • “半树”可能指的是部分树枝,“里深”形容树枝的深度或茂密程度。“妩媚”通常用来形容女性的美丽或风情,这里用来描述树木的茂盛和美丽。整句诗表达了虽然冬天已过,但某些地方的景色依然美丽动人。
  1. 一枝擎重更模糊
  • “一枝”特指某棵树的一部分。“擎重”暗示着这枝树非常粗壮,能够支撑起很多东西。“更模糊”表示这棵树虽然清晰但因为枝叶繁茂而略显模糊。这句诗可能是对某个具体景象的形象描述。
  1. 芳香未露还因冷
  • “芳香”指花朵散发出的气味或香味。“露”字在这里可能是指露水,象征清晨或夜晚。“还因冷”表明这些气味或香味之所以未完全释放是因为天气的寒冷。整句诗反映了一种等待时机、期待美好时光的到来。
  1. 疏影浑迷不为晡
  • “疏影”形容稀疏或不密集的影子。“浑迷”意味着完全看不见,或者说是朦胧不清。“不为晡”中的“晡”是古时傍晚的意思。整句诗描绘了在夕阳下,即使有影子也看不清楚的景象,可能是在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或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
  1. 想得孤山人迹灭
  • “孤山”是中国杭州西湖中的一个小岛,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足迹和作品。“人迹灭”表示过去的繁华已经消失或无人问津。这句可能是诗人对过去文化繁荣之地的怀念或感慨。
  1. 扁舟谁复访林逋
  • “扁舟”指的是小船,“林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隐士,以其高洁的品质著称。“谁复访”表达了对那些真正追求高洁品质的人的怀念,他们可能不再被世人所知晓或寻找。整句诗传达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评。

译文

  1. 北风呼啸中,枯树仍顽强
  • 持续的北风让枯枝更加坚韧。
  1. 春光何处?我仍在寻觅
  • 春天的气息在哪里?我在寻找答案。
  1. 一树半分,仍然迷人
  • 一半的树依旧充满魅力。
  1. 一枝撑天,却显模糊
  • 一枝挺立于天,显得有些模糊不清。
  1. 香气未散,只因寒冷
  • 香气还未完全散发,是因为寒冷。
  1. 影子朦胧,不是黄昏
  • 影子很模糊,不是黄昏时分。
  1. 孤独山中,人迹已绝
  • 曾经热闹的孤山现在人迹罕至。
  1. 谁能再探访林逋之境
  • 现在还有谁能像林逋那样高洁地生活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精细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四季变换和自然美的感受与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北风”、“枯株”、“春光”、“疏影”等,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对自然之美的感悟。通过对比冬日的寒冷与春日的生机,诗中传达了一种对生命循环和时间流逝的哲思。同时,诗人通过对孤山人迹消失的描述,抒发了对古代文化遗迹和高洁人格的赞美,以及对现实世界中人们忽视这些美德的遗憾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