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爱多才赋洛神,凌波曾见袜生尘。
谁知更有梅兄在,消得思王一写真。
【注释】
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袜生尘:形容步履轻盈,尘土不沾。梅兄:即梅花。思王:指唐代诗人王维,因曾为洛阳人,故称。
【赏析】
《题都城南庄》是初唐诗人崔护的作品,作于大中元年(847年)秋。崔护在长安应试时路过京城南郊的一座别墅,看见院内幽美的景色,情不自禁写下一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首诗描写了崔护对这位佳人的怀念之情。崔护在科举考试中落第以后,又经过一段时间才考中进士。他来到京城后,又来到城南别墅游玩。这时已是第二年的春天,但崔护发现庭院里没有去年的景色,只有满园的春草,而那棵曾经开过花、结过果的桃树也枯死不见了,这使他百感交集,感慨万千。于是他写了一首题为《题都城南庄》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本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人面”与“桃花”的对比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那位佳人的怀念之情。全诗以景起情,以景结情。
前两句先从景物写起,“每爱”,说明作者喜爱画梅花,“多才赋洛神”,洛神指的是三国魏曹植所写的美女甄后的故事。曹植在《洛神赋》中描写了洛神的美貌与动人的爱情故事。诗人在这里运用典故,写出自己喜爱绘画梅花的才能,并以此表达出自己对洛神的喜爱。“凌波”二字,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又暗用洛神宓妃的形象。洛神宓妃,相传是黄帝的女儿,有绝代姿容。相传洛水女神宓妃,有道术,乘白鹿驾赤霞车,从洛水浮桥上往来。传说有一次她驾着赤虹之车,在洛水浮桥上徘徊时被河水冲去,从此洛水两岸的桃花就因此而盛开。诗人用这两个典故来描绘女子的容貌美丽,更增添了对女子的欣赏之情。
第三句“谁知更有梅兄在”,点明主题,指出自己所见的女子并不是洛神和宓妃,而是梅花。诗人看到女子走路时脚步轻盈,仿佛踏在了地上,连带起来的风把尘土吹得满天飞。这里用了一个拟人的手法,将风比作女子的脚底。诗人用这样的手法,表现了女子行走轻快的特点,同时也表现出女子轻盈的步态和风尘不染的形象特点。同时,“谁知更有梅兄在”这句诗句也表明了女子并不是洛神和宓妃。诗人通过这样的手法,将女子的形象塑造得更加生动活泼,富有生命力。
第四句“消得思王一写真”,进一步点出了女子的身份,是梅花。诗人在这句诗句中引用了王维的诗句:“忆昔游清华,攀条折香蕊。春光忽已尽,寒色日俱积。愿君采葑菲,无使岁华掷。”意思是说,当年我在清华园赏花时,闻到了阵阵花香,不禁想起了当年的春天。如今春天已经过去了,我依然怀念着那些美好的时光。这里的“思王”指的是王维。诗人通过引用王维的诗句,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的美好回忆和对现在生活的回忆之情。诗人通过这样的写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诗歌当中,使得诗歌更具诗意。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含蓄,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诗人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使得诗歌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