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峰下雪垂垂,近水人家玉两枝。
燕子春寒来不得,却教鸿雁见开时。
《画梅》
飞来峰下雪垂垂,近水人家玉两枝。
燕子春寒来不得,却教鸿雁见开时。
注释:飞来峰下,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靠近山边的人家,有如玉树临风般矗立着两枝梅花。春天的寒意还没到呢,燕子却飞不过去(因为冬天刚过,天气还比较冷),而只有鸿雁知道春天来了。诗人在描绘梅枝和梅色之美的同时,也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虽遭排挤、打击,但仍不改变报国壮志的决心。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写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诗人在这首诗里,通过描写飞来峰上的梅花、近水的人家,以及燕子与鸿雁的不同反应,表现了梅花高洁的品格和诗人坚贞的气节。
首句“飞来峰下雪垂垂”,写梅树所在之处环境清幽。飞来峰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山上多奇石怪松,又有瀑布流泉,自然景色十分优美。这里又是赏梅的好地方。次句“近水人家玉两枝”,点明梅树生长的环境。这一句中,“近水”二字,不仅写出了梅树所处的地理位置——在水边,而且暗示出了梅树的生长环境十分宜人,它生长得如此茂盛,枝叶婆娑,仿佛有一股清泉从它身旁潺潺流过。
第三句“燕子春寒来不得”,“燕子”二字,用得很别致。前两句所描写的是一幅美丽的画面:梅花盛开,树枝婆娑,泉水叮咚,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然而,这时正值早春时节,天气仍然很寒冷。燕子是候鸟,每年春天,由北往南迁徙。由于气候尚寒,燕子还未到来,所以这里说“燕子春寒来不得”。第四句“却教鸿雁见开时”,则笔锋一转,说到了另一幅画面:尽管燕子还未来到,但大雁已经来了。这一句中,“却教”二字,既写出了诗人对大雁到来的喜悦之情,又写出了诗人对大雁到来的期待之意。诗人在这句里,运用对比的手法,把早春时节的梅花与初春时节的梅花作了一个对比,从而突出了初春时节梅树的美丽。
全诗以咏梅为题,通过对飞来峰上梅花的生动描写,抒发了诗人不畏严寒、不惧谗言、保持高洁品格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