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倚江亭看雁飞,梅花和雪亚荆扉。
客帆自向沙头落,不是山阴兴尽归。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诗句“曾倚江亭看雁飞,梅花和雪亚荆扉。客帆自向沙头落,不是山阴兴尽归”的意境。此诗是一首纪游诗。首联写自己曾倚在江边亭子中,观赏大雁南飞的壮观景象;颔联描写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寒梅与雪花相映成趣,点缀着柴门。颈联点明诗人观景之地点:江亭。尾联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之情:我本欲乘船离去,可看到如此美景,怎能就此回去?
【答案】
译文:我曾经站在江边的亭子里,欣赏着那一行行大雁向北飞去的情景;梅花和雪相互辉映着,装点着柴门(的景象)。
赏析:此诗为纪游之作。首联“曾倚江亭看雁飞”,写自己的观感。“倚”字写出了诗人的悠闲心情,表现出他那种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姿态。“看”字则写出了诗人对这大雁的仰慕之情。“曾”字写出了诗人不止一次地到此地来观览。“曾”字在这里是强调其多次的意思。
颔联是说,在这江边亭子中,我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景象。“梅花和雪亚荆扉”一句,是诗人眼中所见到的一幅图画。“亚荆扉”是说梅花和雪花都落在了柴门上,而柴门上的积雪又与梅花相伴,所以用“亚”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这一幅美丽的图画。“亚”字既写出了梅花和雪花的颜色,又写出了它们的状态。“和”字写出了梅花与雪花颜色、形状相似的特点,也写出了二者相互映衬、互相补充的关系。“亚荆扉”三字,不仅写出了画面的美妙,而且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喜悦之情。
“客帆自向沙头落”一句,是诗人眼中所见到的另一幅画面。诗人从远处望过来,看到那一艘艘远行的船只,都在向江心驶去。“自向沙头落”句,是说那些帆船纷纷扬扬地向着江心漂去了。“自”字写出了帆船的行动,而“落”字则写出了帆船飘流而去的动作。“落”字,既写出了帆船行动的速度,又写出了其飘流而去的轻盈之感。
“不是山阴兴尽归”一句,是诗人心中的感叹。诗人心中明白,这江亭的景色之美,是难以忘怀的,因此他不想就此离开。“兴尽归”三字,既表明了诗人游览江亭时的心情,也表明了他游览江亭时的时间。而“不是”二字,则是诗人对自己不能不离去的原因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