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入千峰石磴危,经台香阁但馀基。
僧从离乱居山少,客为登临出寺迟。
伏虎已无岩下锡,放鱼空有竹边池。
曾闻至治承平日,箫鼓春风过六时。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然后把握全诗大意,再逐句分析。本诗前四句为第一联,首句写重游的路径;第二句写重游的地点;第三句写诗人重游的原因;第四句写诗人重游的感受。后四句为第二联,首句点明时间,次句写寺中景物;三句写僧人和诗人的不同经历;末两句写诗人的感受。
【答案】
①路:指通往道场的路②千峰石磴危:山峦重叠,石阶险峻。③香阁但馀基:寺庙的香火已散尽,只剩残垣断壁。④僧从离乱居山少:僧人因战乱而流落他乡,在山上居住的时间很少。⑤客为登临出寺迟:诗人自己登上山寺,出来时比客人晚。⑥伏虎已无岩下锡:昔日伏虎岩上曾经有僧人用锡杖驱赶猛虎,现在已经没有这桩盛举了。⑦放鱼空有竹边池:昔日竹边有一个池塘,用来养鱼,如今已荡然无存。⑧曾闻至治承平日,箫鼓春风过六时:过去听说过太平盛世,吹箫奏鼓,笙歌盈耳的景象,过了六年时光,现在又回来了。赏析:
此诗是一首重游故地之作。诗人重游古刹道场,面对荒凉破败的景象,感慨万千。首联描绘道场之景,颔联抒发诗人重游道场之因,颈联描绘道场之景,尾联抒发诗人重游道场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