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隐柴桑计已成,行歌曳履作商声。
朝廷有诏徵遗逸,刺史无人识姓名。
山鸟下阶窥饮器,野猿移石置棋枰。
西风茅屋年年卷,惟有黄花不世情。

【注释】

①柴桑:古地名。汉高帝置,故治在今安徽和县东南。

②行歌曳履:边走边唱。商声:古代五音之一,这里指歌声。

③遗逸:隐居不仕的人。刺史:官名。汉代州郡长官的佐吏,负责监察地方政务等事。

④窥饮器:窥视着饮酒用具。

⑤移石置棋枰:将石头移动到棋盘上。

⑥西风茅屋:秋风扫过茅舍。年年卷:年复一年,不断更替。

⑦惟有:只、仅仅。世情:世间人情世故。

【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隐者生活的诗,写隐者的生活情趣以及隐者的志趣,表现了诗人对隐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首句“归隐柴桑计已成”,交代了作者隐居的目的。第二句“行歌曳履作商声”,点明作者以行歌唱诗,并自比商声,表明自己志在四方,不恋尘俗。第三句“朝廷有诏徵遗逸”,说明朝廷征召隐士,是有意用他为官,这一句与首句相呼应,说明作者已经准备出仕了。第四句“刺史无人识姓名”,说明隐士虽然已准备出来做官,但还没有人能识别他,这一句又与第三句相照应。第五句“山鸟下阶窥饮器”和“野猿移石置棋枰”,都是写隐士生活闲适,无忧无虑,自在自得。第六句“西风茅屋年年卷”,写出岁月流逝,世事变迁,唯有隐士的茅屋却年复一年地被风吹动,表现出作者对隐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最后一句“惟有黄花不世情”,写隐士的茅屋每年被西风吹动,但只有那黄色的菊花依然盛开不衰,不受世俗感情的影响,表明隐士虽身居陋室,心却超脱于世俗之上,不被世俗所累扰,表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念。

此诗采用赋体的笔法,全诗语言平实自然,清新隽永,风格清雅闲淡,韵味悠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