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高四万八千丈,神仙之徒往往窟宅乎其间。
我尝探奇恣玄览,直上绝壁穷跻攀。松风流水声瑟瑟,桃花玉洞春漫漫。
曾逢两仙人,对弈犹未残。㲯毵白发长被耳,千二百岁如童颜。
手携绿玉杖,剑佩黄金环。见我拂衣起,念我行路难。
问我何从来,延我启重关。授我长生诀,饵我金霞丹。
餐松啮柏饮沆瀣,伐毛洗髓涤肺肝。吁嗟凡骨不易蜕,失身又复归尘寰。
始知神仙有术终不可以遽学,使我梦寐至今夜夜空与相往还。
卢郎天台人,缚屋天台下。年少事远游,仗剑历中夏。
才华擅文藻,富贵若土苴。曳裾耻王门,望云念亲舍。
浩然欲归养,即日具鞍马。上堂奉旨甘,载拜献杯斝。
适此舞彩欢,胜彼途路者。父母见子归,喜气扬双眉。
亲戚馈壶浆,邻里将豚鸡。慰藉远归人,老幼咸熙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送卢侍御归朝》。下面是诗句和译文的对照注释:
- 天台山高四万八千丈,神仙之徒往往窟宅乎其间。
- “天台山”指的是中国浙江省的著名山峰,也被称为“华顶”。
- “四万八千丈”是形容其高度。
- “神仙之徒”是指那些追求仙境的人。
- “窟宅”是指隐居的地方。
- 我尝探奇恣玄览,直上绝壁穷跻攀。松风流水声瑟瑟,桃花玉洞春漫漫。
- “探奇恣玄览”是指深入探寻和领略。
- “直上绝壁”是指直接攀登到山顶。
- “松风流水”是指自然界的声音。
- “桃花玉洞”可能是描述一个美丽的山洞或洞穴。
- “春漫漫”是指春天的气息浓厚。
- 曾逢两仙人,对弈犹未残。㲯毵白发长被耳,千二百岁如童颜。
- “两仙人”是指两位修炼有成的仙人。
- “对弈”是指下棋。
- “㲯毵白发”是指满头白发。
- “千二百岁如童颜”是指年龄虽然很大但面庞仍然像年轻人一样。
- 手携绿玉杖,剑佩黄金环。见我拂衣起,念我行路难。
- “绿玉杖”和“黄金环”可能是形容物品的珍贵。
- “拂衣起”是指整理衣服准备离开。
- “念我行路难”是指想念我行走在外的困难。
- 问我何从来,延我启重关。授我长生诀,饵我金霞丹。
- “问我何从来”是指询问我的来历。
- “延我启重关”是指邀请我去开启一扇门。
- “授我长生诀”是指教我长寿的方法。
- “饵我金霞丹”是指用金霞丹来滋养我的身体。
- 餐松啮柏饮沆瀣,伐毛洗髓涤肺肝。吁嗟凡骨不易蜕,失身又复归尘寰。
- “餐松啮柏”是指食用松树和柏树。
- “饮沆瀣”是指饮用露水。
- “伐毛洗髓涤肺肝”是指清除杂质和污垢来清洁身体。
- “吁嗟凡骨不易蜕”是指感叹凡人的身体难以改变。
- “失身又复归尘寰”是指一旦失去身体又会回到尘世中。
- 始知神仙有术终不可以遽学,使我梦寐至今夜夜空与相往还。
- “神仙有术”是指神仙的法术。
- “遽学”是迅速学习的意思。
- “梦寐”是指梦境和清醒时的状态。
- “空与相往还”是指与我梦中相见却无法实际见面。
- 卢郎天台人,缚屋天台下。年少事远游,仗剑历中夏。
- “卢郎”是作者的朋友或同僚的名字。
- “天台人”是指生活在天台山附近的人。
- “缚屋天台下”是指住在天台山下的房屋。
- “年少事远游”是指年轻时喜欢旅行。
- “仗剑历中夏”是指手持剑杖在夏季旅行。
- 才华擅文藻,富贵若土苴。曳裾耻王门,望云念亲舍。
- “才华擅文藻”是指有才华和文学造诣。
- “曳裾”是指拖着长袍在门庭之间走动。
- “王门”是指朝廷的大门。
- “望云念亲舍”是指望着天空想念家乡。
- 浩然欲归养,即日具鞍马。上堂奉旨甘,载拜献杯斝。
- “浩然欲归养”是指渴望回家养老。
- “即日具鞍马”是指尽快准备马匹出发。
- “上堂奉旨甘”是指接受朝廷的命令。
- “载拜献杯斝”是指敬酒表示感谢。
- 适此舞彩欢,胜彼途路者。父母见子归,喜气扬双眉。
- “舞彩欢”是指庆祝活动的快乐。
- “胜彼途路者”是指胜过了路上的行人。
- “父母见子归”是指父母看到儿子回来很高兴。
- “扬双眉”是指眉宇间流露出喜悦的神情。
- 亲戚馈壶浆,邻里将豚鸡。慰藉远归人,老幼咸熙熙。
- “亲戚馈壶浆”是指亲戚们送来饮料和食物。
- “邻里将豚鸡”是指邻居们送来家禽。
- “慰藉远归人”是指安慰远方归来的人。
- “老幼咸熙熙”是指所有的人感到愉悦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