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十月霜雪飘,杖藜东郊复西郊。酒酣不惮行路遥,踏遍第六西湖桥。
北风猎猎吹枯梢,青天有鹤不可招。逋仙起舞来解嘲,请君与我看此高堂素壁一幅之生绡。
江南的十月,霜雪飘飞,杖藜东、西郊。酒酣不惮行路遥,踏遍第六西湖桥。
【注释】
①“题画梅”:这是一首咏梅诗。题,写明题目或内容;画,指画作上的梅花。
②“江南”:指南方地区。这里泛指江南一带。
③“十月”:农历九月,即小月或无中旬。这里指初冬。
④“霜雪”:指初冬的霜花和白雪。
⑤“杖藜”:拄着拐棍(藜)走。藜,一种植物,根可入药。
⑥“复西郊”:既向东也向西郊。
⑦“酒酣”:酒醉。
⑧“第六西湖桥”:地名,在今杭州西湖北岸。
⑨“北风”:北方吹来的寒风。
⑩“猎猎”:形容风声如马群奔跑的嘶鸣声。
⑪“逋仙”: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别号。
⑫“高堂素壁”:高堂是高大而明亮的厅堂,这里指画中的梅树。素壁,白色的墙壁,指梅树下的白纸,也就是宣纸。
⑬“生绡”:生丝织品,薄而有光,用来作画最合适。
【译文】
江南的十月,霜雪纷飘,我手执拐棍,向东、向西的漫游。饮酒畅怀,不怕行程遥远,踏遍了第六西湖桥。
北风猎猎地吹动枯枝,青天之上有鹤自来,不能召唤。王徽之起舞来为友人解嘲,请你看这高堂上素壁上一幅生绡画的梅花。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任台州太守时。诗人在这首诗里描写了他与友人游西湖时赏梅的情景。
首句“江南十月霜雪飘”,描绘了当时的季节特征,点明了时间是在冬季,并且天气寒冷,霜降雪飘。接着,诗人用“杖藜东郊复西郊”一句,交代了自己游览的目的地——西湖。“杖藜”是拄着藜杖步行,这里指的是他带着酒壶,一边行走一边饮酒。“复西郊”则表明他不仅仅在西湖东边游玩,也在西边游览。
第二句“酒酣不惮行路遥,踏遍第六西湖桥”,进一步描绘了他在西湖边的畅饮情景。他喝得大醉后,毫无顾忌地行走在漫长而又遥远的路上,最终来到了第六座名为西湖的桥上。这句诗不仅写出了他喝酒的状态,还表现出他对旅行的热爱,以及对西湖美景的向往。
第三句“北风猎猎吹枯梢”,则转入了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北风呼啸,吹动着枯萎的树枝,给人一种凛冽的感觉。这里的“北风猎猎”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风的力量和速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接下来的四句,则是对西湖景色的具体描绘。诗人详细描述了自己在西湖边的所见所闻所感。从“青天有鹤不可招”可以看出,他欣赏到了美丽的湖景和飞翔的鹤等自然景观。而“逋仙起舞来解嘲”则描绘了王徽之(字子猷)在欣赏完美景后,忍不住翩翩起舞的情景,展现了他潇洒自如的性格。
最后两句“请君与我看此高堂素壁一幅之生绡”,则是诗人向友人提出的请求。他希望友人能够一起欣赏这幅画中的梅花,并一同欣赏那高高的白色墙壁上的生绡画。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他对艺术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对友谊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和对人物行为的刻画,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诗中的语言优美流畅,情感真挚感人,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