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笛山阳上,东风蜃气腥。
烟迷隋帝柳,潮涌楚王萍。
晓市堆淮白,秋郊猎海青。
古今愁不尽,落日蓼花汀。
这首诗是杜甫在天宝年间(742-756)流寓江陵时期所作,反映了诗人对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以下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一笛山阳上,东风蜃气腥。”
“山阳”是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淮阳一带,此处指的是作者所在地。”一笛”可能指的是吹奏的笛声,也可能是指某种乐器的声音。“东风蜃气腥”形容的是海市蜃楼中的蜃气现象,而“腥”在这里用来形容蜃气给人带来的不适感。
第二句:“烟迷隋帝柳,潮涌楚王萍。”
隋帝是指隋炀帝杨广,隋朝的皇帝。“烟迷隋帝柳”形容的是隋炀帝当年修建的隋堤(即大运河)边的风景。由于长淮之水蒸腾升腾而上,烟雾缭绕,使得隋堤边的柳树都显得模糊不清。“潮涌楚王萍”中的楚王是指春秋时期的楚怀王,楚怀王曾巡视江陵时乘坐的船只被风吹得如同漂浮的萍草一般,形象地描绘出了江陵的壮丽景色。
第三、四句:“晓市堆淮白,秋郊猎海青。”
这两句分别描绘了早市和秋日郊野的景象。“晓市堆淮白”描述的是清晨时分市场的情景,淮河的水面上堆积着白色的货物或商品。“秋郊猎海青”则描绘了秋天郊野狩猎的场景,海青是一种鹰类,这里用来象征秋天的收获。
第五、六句:“古今愁不尽,落日蓼花汀。”
“古今愁不尽”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无论是古时的隋炀帝还是现在的杜甫自己,他们的经历都充满了无尽的忧愁。“落日蓼花汀”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景色,蓼花盛开在汀洲上,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美好时光的流逝。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长淮之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观和社会风貌,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修辞手法,如“一笛”、“东风”、“蜃气”、“烟迷”、“潮涌”、“晓市”、“秋郊”、“古今愁不尽”、“落日蓼花汀”等,这些都增添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深度。整首诗意境宏大,情感丰富,是杜甫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