榖城黄石庙,古木白云深。
黄石有存没,素书无古今。
老聃三世梦,孺子一生心。
日落祠门掩,残鸦又满林。

诗句释义

1 黄石公庙:指的是位于榖城(今湖北省谷城县)的黄石公庙,是纪念古代贤者黄石公的地方。

  1. 古木白云深:描述了庙宇周围环境的自然美,古木参天,云雾缭绕,给人一种幽静深远的感觉。
  2. 黄石有存没:黄石公虽然已经去世,但他的精神和思想仍然流传在人们心中,仿佛他的生命还在持续。
  3. 素书无古今:黄石公的书籍没有特定的历史时期,它们跨越了时间的界限,被后世广泛传阅。
  4. 老聃三世梦:这里的老聃可能是指老子,他的思想影响深远,甚至可以说贯穿了几个世纪,如同梦境一般难以忘怀。
  5. 孺子一生心:这里的孺子可能是指年轻一代,他们继承了老聃的智慧和理念,将其视为自己的终身追求。
  6. 日落祠门掩:夕阳西下,祠庙的大门被关闭,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气氛。
  7. 残鸦又满林:天色渐暗,乌鸦归巢,整个林中回响着乌鸦的叫声,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宁静的氛围,与前文的宁静形成对比。

译文

在穀城的黄石公庙中,古老的树木和洁白的云彩交织在一起,显得格外幽静深远。黄石公虽然已经逝世,但他的精神和思想仍然在我们心中传承,仿佛他的生命仍在继续。黄石公的书籍穿越了无数个时代,成为了我们永恒的智慧之源。老聃的思想影响了几个世纪,仿佛一场永无止境的梦境。年轻一代继承了老聃的智慧和理念,将其视为自己的终身追求。随着太阳的落下,黄石公庙的大门缓缓关闭,周围的一切都变得安静而神秘。最后,残阳如血,乌鸦们飞回了林中,为这幽静的夜晚增添了一份凄凉之美。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黄石公庙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永恒主题——精神传承和文化价值。诗人以简洁的语言,通过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的交织,传达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和珍视。同时,诗中的“日落”、“残鸦”等元素,以及“无古今”、“三世梦”等表达,也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整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意义,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