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拥旄幢度百蛮,今朝忽过皖公山。
幸承乙夜君王问,更喜丁年奉使还。
旧梦未迷天禄阁,新愁犹忆鬼门关。
尘缨笑濯沧浪水,少伴沙鸥半日闲。

【诗词原文】

泊安庆府呈贡父

共拥旄幢度百蛮,今朝忽过皖公山。

幸承乙夜君王问,更喜丁年奉使还。

旧梦未迷天禄阁,新愁犹忆鬼门关。

尘缨笑濯沧浪水,少伴沙鸥半日闲。

【注释】

  1. 旄:古代的一种旌旗,用牦牛尾做装饰。
  2. 百蛮:泛指四方少数民族。
  3. 皖公山:在今安徽安庆市境内,是一处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4. 乙夜:即农历每月的初七晚上,古人以“乙”为地支的第五位,所以称为“乙夜”。这里指的是皇帝的召见。
  5. 丁年:即农历每三年的最后一天,古人称“丁年”。这里指的是皇帝再次任命张九龄为宰相。
  6. 天禄阁:汉代藏书楼,在未央宫北阙下,后改称昭阳馆。这里指代翰林院。
  7. 鬼门关:古关名,位于今河北张家口一带的山地,是北方的重要关口之一。
  8. 尘缨:指官员的官帽,缨子被尘土染黑了。这里比喻官场的污浊。
  9. 沧浪水:即沧海,大湖名。
  10. 沙鸥:一种生活在海边的鸟类,这里用来比喻自由自在的生活。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离任赴任的感慨之情。全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既体现了友情的深厚,又展现了人生的价值追求。
    首句“共拥旄幢度百蛮”,描述了友人与自己一同骑马经过边境地区的情景。这里的“百蛮”指的是周边的少数民族地区,象征着广阔的天地和多元的文化。而“持旄”则是指手持旗帜,象征着权威和地位。两句合起来描绘了一种壮阔、豪迈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友人即将离开的不舍之情。
    第二句“今朝忽过皖公山”,则是在首句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将视角转向个人。这里指的是作者自己,暗示了友人即将离开的时间点。而“忽过皖公山”则是一种意外或惊喜的感觉,因为通常这样的山景并不容易被发现或欣赏。两句合起来描绘了一种离别前的紧张和期待感。
    第三句“幸承乙夜君王问”,则是在第二句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将视线转向君王。这里指的是皇帝,意味着友人即将受到重用或提拔。而“乙夜”则是指夜晚,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机会的到来。两句合起来描绘了一种期盼与欣喜交织的情感。
    第四句“更喜丁年奉使还”,则是在第三句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将视线转向友人即将回到京城的情况。这里指的是皇帝再次任命张九龄为宰相,意味着友人即将得到重用和提升。而“丁年”则是指特定的年份,象征着机遇和挑战。两句合起来描绘了一种期盼与激动交织的情感。
    第五句“旧梦未迷天禄阁”则是在第四句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描绘了友人离开前的场景。这里指的是翰林院,象征着知识和智慧的地方。而“旧梦未迷”则是一种怀旧和留恋的情感,意味着友人即将离开时仍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两句合起来描绘了一种离别时的不舍和留恋之情。
    第六句“新愁犹忆鬼门关”则是在第五句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描绘了友人即将离开时的情绪变化。这里指的是边塞之地,象征着危险和考验。而“新愁”则是指新的忧愁或思考,意味着友人即将面对新的挑战和困难。两句合起来描绘了一种离别时的忧虑和担忧之情。
    第七句“尘缨笑濯沧浪水”则是在第六句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描绘了友人即将离开时的心情转变。这里指的是清洗官服上的灰尘,象征着清白和洁净。而“笑濯”则是一种轻松和愉悦的情感,意味着友人即将离开时的心情逐渐放松和开朗。两句合起来描绘了一种离别时的喜悦和轻松之情。
    第八句“少伴沙鸥半日闲”则是在第七句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描绘了友人即将离开时的生活状态。这里指的是陪伴着沙鸥度过一段悠闲的时光,象征着自由和无拘无束的生活。两句合起来描绘了一种离别时的宁静和惬意之情。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传达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和坚强的心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