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蛮雨滴芭蕉,杵臼敲残夜寂寥。
留得孤灯床榻畔,思明州里过元宵。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把握诗歌的大意,包括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进行赏析。
“风吹蛮雨滴芭蕉”,风吹蛮雨,即蛮风细雨。“蛮”指南方少数民族。芭蕉是一种热带植物,生长在南方。“滴芭蕉”是说细雨纷纷地落在巴蕉叶子上,使雨声淅淅沥沥。
“杵臼敲残夜寂寥”,捣药杵臼声,是古人炼丹求仙的一种象征。诗人用这一象征性的意象来表现夜深人静时捣药声的悠扬,烘托出一种寂寞凄清的气氛,暗示出诗人的孤寂之情。
“留得孤灯床榻畔”,诗人在孤灯下苦读至深夜,这情景与李白《秋浦歌》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意境相似。
“思明州里过元宵”,元宵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东京梦华录·正月御街景候》:“正月五日为上元节,前后各一日释菜,又三日赐宴,又八日呈灯。”这里写的是元宵节之夜,作者在思明州过元宵节的情景。
【答案】
译文:
风吹细雨打湿了芭蕉,夜晚寂静中传来捣药声。
孤灯下我读书读到深夜,思明州元宵节欢庆的热闹场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思明州元宵节的热闹场面。首句写夜半时分的风雨,次句写夜深人静时捣药声,渲染了一种幽寂的气氛;三句写诗人读书至深夜;四句写元宵节欢庆的盛况。全诗以思乡之愁贯穿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