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君汉水浮鸭之翠杓,听我峄山栖鸾之绿桐。男儿拂衣出门去,龙泉三尺光如虹。
君不见磻溪鹤发钓鱼者,偶掷渔竿来牧野。白旄麾开炮烙烟,桓圭朱芾侯青社。
又不见南阳卧龙人不识,一朝佐汉坐很石。羽扇轻摇蛇鸟惊,火精焰焰天西极。
旗亭四月柳如蓝,紫骝嘶风黄金骖。岂无叩牛歌,亦有扪虱谈。
天生巉岩崒嵂骨,蒿莱槁死谁能甘。我欲登泰山,扶筇款天关。
东溟若木如可攀,手弄日月青云间。我欲渡黄河,赤脚凌秋波。
水仙楼阁银嵯峨,径叱海若笞蛟鼍。停君翠杓,听我绿桐。
真人开天,六合同风。驺虞凤凰,飞舞镐宫。有线五色,献于重瞳。
补舜衣裳,山龙华虫。虎豹九关兮不可以达,吾则脱冠归来兮丹丘之青峰。
长揖二三子,目送西征鸿。
【注释】
出门别亲友:离别朋友。
停君汉水浮鸭之翠杓:你停船在汉水,让我品尝那用鸭杓舀出的酒。
听我峄山栖鸾之绿桐:听我给你讲述那长在峄山的栖息鸾鸟所吃的食物。
男儿拂衣出门去:男儿拂去衣袖,准备出门远行。
龙泉三尺光如虹:你的剑锋利无比,如同虹光一样闪耀。
白旄麾开炮烙烟:白旄(古代的一种旗)挥动起来,烟雾弥漫。
侯青社:在侯青的地方。
又不见南阳卧龙人不识:又看不到那位隐居南阳的诸葛亮。
羽扇轻摇蛇鸟惊:他手持羽毛扇子轻轻一摇,蛇和鸟都感到惊吓。
火精焰焰天西极:火神的光芒照耀着天地的西边。
旗亭四月柳如蓝,紫骝嘶风黄金骖:在四月份的旗亭下,柳树如蓝色一般。骏马嘶风,黄金装饰的马鞍闪闪发光。
岂无叩牛歌:难道没有歌唱《叩牛》这首诗吗?叩牛,是一首表现人民疾苦的诗篇。
亦有扪虱谈:也有谈论虱子的诗篇。扪虱,即用手摸虱子,以比喻清贫生活。
天生巉岩崒嵂骨,蒿莱槁死谁能甘:自然生成的岩石嶙峋险峻,连蒿草也枯死了,又有谁能够忍受呢?巉岩崒嵂骨,指险峻的岩石。蒿菜,野草丛。
我欲登泰山,扶筇款天关:我想登上泰山,手扶着竹杖登上天关。
东溟若木如可攀:东海里的一棵大树好像可以攀登。
手弄日月青云间:他的手中玩弄日月,好像在云间穿梭。
我欲渡黄河,赤脚凌秋波:我想渡过黄河,赤脚站在秋天的浪花之上。
水仙楼阁银嵯峨,径叱海若笞蛟鼍:水仙楼阁银白色的山峰巍峨耸立,海水中的鱼鳖受到谴责鞭打。
停君翠杓,听我绿桐:停下你的酒杓,听我诉说绿桐的故事。
真人开天,六合同风。驺虞凤凰,飞舞镐宫:神仙打开了天空,六方和谐统一。有如驺虞(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和凤凰在皇宫里飞舞。
有线五色,献于重瞳:有人献上五彩丝线给皇帝,皇帝用它来画眼睛。
补舜衣裳,山龙华虫:补上了舜朝的衣服,上面绣有山龙图案的花纹。
虎豹九关兮不可以达,吾则脱冠归来兮丹丘之青峰:老虎和豹子都不能通过九座关隘,我就摘下帽子回到丹丘山青翠的山峰。
长揖二三子:对在座的两位朋友说。
目送西征鸿:目送远行的鸿雁。
【赏析】
《送友人》,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送别友人时,心情复杂,既有惜别的深情,又有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既有对友人前途的担忧,又有对其未来成功的喜悦。
全诗共八句,首二句写诗人为友人送别时的情态和环境。“停君汉水浮鸭之翠杓,听我峄山栖鸾之绿桐”两句,写诗人为友人饯行时,友人停舟于汉水旁,诗人为他斟酒,并讲起峄山栖鸾的故事,以此表达自己的依依不舍之情;“男儿拂衣出门去,龙泉三尺光如虹”两句,写友人告别时,诗人为他拂去衣袖,为其祝福,并赠给他宝剑,希望他能像龙泉一样,光芒四射,干一番大事业。
三、四句写诗人为友人送别时的祝愿。“君不见磻溪鹤发钓鱼者”几句,引用了历史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愿:愿他的事业能象姜太公那样功成名就,名垂千古;“又不见南阳卧龙人不识”,借用诸葛亮的形象,表明自己对友人事业成功的坚定信念。“羽扇轻摇蛇鸟惊”两句,进一步写诗人的祝愿:愿友人的事业能取得更大成功,成为国家栋梁。
五六句承上启下,转入诗人自身的感慨。“旗亭四月柳如蓝”,诗人以柳叶的颜色来形容旗亭酒的美,同时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的惜别之情;“紫骝嘶风黄金骖”几句,写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景。“岂无叩牛歌”一句,写友人离开前唱的歌曲;“亦有扪虱谈”,写与友人分别时的对话内容;“我欲登泰山”两句,点明了友人离开后诗人的心情;“水仙楼阁银嵯峨”一句,写诗人送走友人后独自登临山水仙境的美景;“东溟若木如可攀”两句,写诗人登临后的心情;“我欲渡黄河”两句,写诗人再次登临山河的壮举;“水仙楼阁银嵯峨”以下几句,写诗人再次登临后的感受;“天生巉岩崒嵂骨”两句,写诗人面对峭壁险峰的感叹;“我欲登泰山”两句,写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所见所感;“长揖二三子”两句,写诗人与友人道别时的情景。以上各点均紧扣主题——送别。
最后两句写诗人对友人的祝愿。“天生巉岩崒嵂骨”两句,是对友人的期望。“停君翠杓”,“听我绿桐”,既写诗人劝饮,又写诗人述说故事的情节;末句“我欲登泰山”,“扶筇款天关”,既是诗人送别友人的祝愿,也是诗人对友人的期望。
全诗构思巧妙,语言生动,情景交融、意境优美,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