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变衰草,原野正萧条。
马嘶人影乱,落月在树梢。
姑苏四百里,未惮跋涉劳。
遥知黄鹄举,六翮凌云霄。
诗句
- 寒风变衰草,原野正萧条。
- 寒风:形容天气寒冷,通常指冬天。
- 衰草:枯萎的草地。
- 原野:广阔的田野。
- 萧条:形容荒凉、冷清的景象。
- 马嘶人影乱,落月在树梢。
- 马嘶:马叫的声音。
- 人影乱:人的身影在混乱中。
- 落月:从高处看,月亮像从天而降一般。
- 树梢:树枝的顶端。
- 姑苏四百里,未惮跋涉劳。
- 姑苏:地名。
- 四百里:形容距离遥远。
- 惮(dare):担心的意思。
- 跋涉劳:长途跋涉的辛苦。
- 遥知黄鹄举,六翮凌云霄。
- 黄鹄:黄色的天鹅,这里比喻远行之人。
- 举:飞起来。
- 六翮(huò):羽毛,比喻翅膀。
- 凌云霄:越过云霄。
译文
寒风凛冽吹动枯黄的草,原野上显得如此凄凉萧瑟。马群嘶鸣人影纷乱,只有那一轮落寞的残月挂在树梢。姑苏城有四百里之遥,但我并不惧怕这漫长的跋涉之苦。我遥想你如一只展翅高飞的黄鹄般壮志凌云。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游子的深情思念以及对旅途艰辛的感慨。首句通过寒风、衰草和萧条的原野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为后文的情感铺垫。接着通过马嘶人影乱和落月在树梢的画面,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显孤独的画面,使读者可以感受到旅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姑苏四百里”一句表明了行程的遥远,而“未惮跋涉劳”则展示了诗人面对艰难险阻的决心与勇气。最后两句则通过对黄鹄飞翔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对友人高飞远走的祝福和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富有画面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韵味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