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赋《子虚》有司马,不见邑宰无澹台。
绿嗔草力随风偃,丹爱葵心向日开。
稻过闲田鸿尽去,芹香旧垒燕还来。
丈夫能受孤遗托,唯有公孙活赵孩。

自述叠前韵二首

能赋《子虚》有司马,不见邑宰无澹台。绿嗔草力随风偃,丹爱葵心向日开。稻过闲田鸿尽去,芹香旧垒燕还来。丈夫能受孤遗托,唯有公孙活赵孩。

注释与译文:

注释:

  1. 《子虚》:古代楚国的辞赋,用以描述楚国宫廷的生活和繁华景象。
  2. 司马:此处可能指文才出众、能言善辩的官员或学者。
  3. 澹台:历史上有一位名叫澹台灭明的人物,这里可能是诗人自比,表明自己的志向。
  4. 绿嗔草力:形容花草因春风而摇曳,带有生气。
  5. 丹爱葵心:用丹朱之心比喻对阳光的喜爱,形容葵花向着太阳开放。
  6. 稻过闲田:形容稻田在无人照看的情形下,野草生长得很快。
  7. 芹香旧垒:指旧时的屋檐下,经常有菜香味飘散,燕子也常回来做窝。
  8. 孤遗托:独自承担重任或寄托。
  9. 赵孩:赵孟頫之子赵伯驹,字千里。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深刻理解。首句“能赋《子虚》有司马”不仅赞美了作者的才华,也暗指其学识渊博。第二句“不见邑宰无澹台”,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仕途的失望,以及他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第三句“绿嗔草力随风偃”和“丹爱葵心向日开”,分别描绘了春天草木的生长和夏日向日葵向阳的景象,寓意着无论环境如何变化,诗人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持。

接下来的诗句继续描绘了田野、村庄的宁静美景,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热爱。最后两句“丈夫能受孤遗托,唯有公孙活赵孩”则是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他希望有人能继承自己的志向,让自己的生活更加有意义。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人物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感悟。它不仅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哲理的作品。读者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人生的真谛和前行的力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