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山人庐阜去,远从西蜀陟崔嵬。
舟行五月瞿唐险,天入三巴鸟道回。
兰若清猿闻苦竹,袈裟细雨忆黄梅。
玉泉智者还相见,应说乡人海上来。
【注释】
闻道:听到。山人:山中人或隐士。庐阜:山名,在安徽。崔嵬:山高峻的样子。瞿唐:水名,流经四川奉节县一带。三巴:指四川的川、陕、黔。鸟道:险峻的山路。苦竹:竹子的别称。黄梅:地名,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这里泛指南方。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平仄相间,音韵悦耳。开头两句,写诗人远送僧人去庐山。“闻道”,是说听别人说。“山人”是隐者的意思。“庐阜去”,是指庐山在安徽。这两句是说,听说庐山隐者的居处,在安徽的庐阜;他是从遥远的西蜀地区来登庐山的,山高路陡,攀登艰难。“远从西蜀陟崔嵬”,“陟”是攀援的意思,“崔嵬”是形容山峰的高峻陡峭。“舟行五月瞿唐险”,“瞿唐”是四川奉节县一带的一座山名,“五月”是指夏天。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诗人乘船经过五月的瞿塘险滩,来到了四川。“天入三巴鸟道回”,意思是说天高云淡,云雾缭绕,仿佛进入三巴(四川)的上空,山路迂回曲折,盘旋而上。这两句写的是诗人送别的途中情景和沿途所见。
第三四句,写诗人到达庐山后的所见所感。“兰若”,即佛寺。“清猿”,指山中树木丛生的幽静地方。“苦竹”,一种竹子的名称。“细雨”,指春雨。“忆黄梅”,回忆南方春天的景色。这两联的意思是说,在庐山上的寺庙之中,清幽宁静,山中猿猴哀鸣,听到那细密的春雨声;袈裟在细雨中被雨点打湿,想起了南方黄梅季节的景象。
最后两句,写诗人与僧人相见时的情景。“玉泉”,即玉泉寺,在四川省彭山县西北。“智者”,是对人的尊称。“应说乡人海上来”,应是“应该说”的意思,“乡人”指作者自己,因为作者本籍就在四川彭山。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玉泉寺的智者一定记得我来自故乡四川彭山,所以一定会说起家乡来。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送别友人远游到庐山,再由山南西行至四川玉泉山寺拜访智觉大师的过程。全诗结构紧凑,一气呵成,既写出旅途之艰险,又表达了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深情厚谊,语言朴实自然,风格浑朴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