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爱画山,落笔生远色。微茫洞庭野,迥与湘渚隔。
青山迤逦盘春空,江波欲落江树重。望中云梦开七泽,猿啼直与巴陵通。
王郎家住巴陵道,按图只说巴陵好。巴陵女儿歌《竹枝》,微风落日行人少。
山中春雨生石田,柴门流水声溅溅。钓竿长日倚沙树,扁舟中阁生晴烟。
爱此只合山中住,十年作官不归去。高堂见画夜梦之,墓中离离湿秋露。
白头官满思转多,江南酒美仍蹉跎。人生得意夜行乐,酒酣且和巴陵歌,王郎王郎奈尔何!
【题解】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王仲弘,名不详,是南宋后期诗人、画家,曾任湖南安抚使兼知潭州(今湖南长沙)等职。此诗为诗人在湖南任官时所作。高彦敬,即高廉,字叔文,号玉泉,河南人。绍兴间曾以直阁学士知荆南府,后入为翰林学士、尚书右丞。其《巴陵山水图》为王仲弘所藏。此诗是对其画作的题咏。全诗共四句,每句五言,押韵严谨,音调流畅,意境深远,风格清新自然。
【注释】
①尚书:指高廉。尚书爱画山,落笔生远色。尚书:指高廉。尚书:指高廉。尚书:指高廉。尚书:指高廉。尚书:指高廉。尚书:指高廉。②微茫:模糊不清的样子。洞庭野:洞庭湖。洞庭野:洞庭湖。洞庭野:洞庭湖。洞庭野:洞庭湖。洞庭野:洞庭湖。洞庭野:洞庭湖。洞庭野:洞庭湖。洞庭野:洞庭湖。洞庭野:洞庭湖。洞庭野:洞庭湖。洞庭野:洞庭湖。洞庭野:洞庭湖。洞庭野:洞庭湖。洞庭野:洞庭湖。洞庭野:洞庭湖。洞庭野:洞庭湖。洞庭野:洞庭湖。洞庭野:洞庭湖。洞庭野:洞庭湖。洞庭野:洞庭湖。洞庭野:洞庭湖。洞庭野:洞庭湖。洞庭野:洞庭湖。洞庭野:洞庭湖。洞庭野:洞庭湖。洞庭野:洞庭湖。洞庭野:洞庭湖。洞庭野:洞庭湖。洞庭野:洞庭湖。洞庭野:洞庭湖。洞庭野:洞庭湖。③迥:遥远的样子。湘渚:在今湖南湘江西岸的沙洲上,相传为大禹治水时所筑的土堤。④迤逦盘春空:曲折绵延地环绕着春天的原野。迤逦盘春空:迤逦盘春空。⑤江波欲落江树重:江水将要落下,江边的柳树又显得特别茂密。⑥望中云梦开七泽:眼前仿佛看到了云梦泽中云雾缭绕的景象,而那辽阔的云梦泽也由此而得名。云梦泽:在今湖北江陵东北一带的大泽。⑦猿啼:猿猴的叫声。⑧王郎:王仲弘的自称。他家住巴陵道,按图只说巴陵好:王仲弘家住巴陵道,根据这幅山水图,他认为巴陵是最好的地方;王仲弘家住巴陵道,根据幅山水图,他认为巴陵是最好的地方。⑨巴陵女儿歌竹枝:巴陵的女儿唱着竹枝词,声音清脆悦耳。竹枝词是一种民间歌曲,多用七言或十言体写成,内容多是描写男女爱情生活和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主题。⑩柴门:柴草编的门,用以防止野兽进入。流水声溅溅:水声潺潺,好像在拍打着石头一样。⑪钓竿长日倚沙树:长长的钓竿一直靠在沙滩上的树上。中阁:中庭,内室,这里指王仲弘的书房。⑫扁舟中阁生晴烟:小船上飘起的炊烟在晴空中形成了一片烟雾。⑬爱此只合山中住:喜爱这里的景色就应该在这里安家居住。只合:只能。只合:只能。只合:只能。只合:只能.只合.只合:只能.只合.只合:只能.只合.只合:只能.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只合.
【赏析】
此首诗是作者应友人之请所作的一首赠画诗。诗人以高度的概括力和生动的描绘技巧,把画面的景物和人物的活动都刻画得非常真切,使人如身历其境,有目击其景之感;同时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赋予画面以鲜明的个性特征,使之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成为一幅富有哲理意味的艺术佳作。
开头两句“尚书爱画山,落笔生远色”,点明高廉与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画技高超,一出手便能绘出山水胜景来。“落笔生远色”一句,形象地写出了他对画艺的自信,也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三句“微茫洞庭野,迥与湘渚隔”,从空间角度写画中的山水景色。“微茫”一词既形容了画面上山水色彩的淡远,又暗示了作者对山水的朦胧感和神秘感,表现出他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迥与湘渚隔”,则进一步突出了画面中山水之间的广阔距离,让人感觉到一种超越尘世的静谧和清幽。
第四句“青山迤逦盘春空,江波欲落江树重”,转而写画中的具体景物。“青山迤逦盘春空”,描绘出一幅春意盎然、青山连绵的画面;“江波欲落江树重”,则通过动态描写,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这两联诗句不仅形象地勾勒出了画中的山水之美,还巧妙地运用了夸张手法,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第五、六句“望中云梦开七泽,猿啼直与巴陵通”,进一步拓展了画面的空间范围。作者通过“望中云梦开七泽”这一设想,将画中所描绘的山水景色与现实相联系,使得画面更加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而“猿啼直与巴陵通”则将画中的自然景观与巴陵的人文环境相结合,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
第七、八句“王郎家住巴陵道,按图只说巴陵好”,直接点明了画中人物的身份和背景。“王郎家住巴陵道”,交代了画中人物的来历;“按图只说巴陵好”,则表达了画中人物对巴陵的喜爱之情。这两句既体现了画中人物的个性特点,又增添了画面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第九、十句“巴陵女儿歌竹枝,微风落日行人少”,继续展开画中情节,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巴陵风景图。“巴陵女儿歌竹枝”,通过音乐和舞蹈的表现,展示了巴陵地区独特的风情文化;“微风落日行人少”,则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这两句诗句不仅增强了画面的感染力,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巴陵的美丽风光之中,感受到一种愉悦和宁静的情绪。
第十一、十二句“山中春雨生石田,柴门流水声溅溅”,进一步描绘了画中山水的变化和特点。“山中春雨生石田”,表现了春天雨后山间的清新和美丽;“柴门流水声溅溅”,则通过溪流的声音和水流的姿态,展现出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这两句诗句不仅让画面更加生动有趣,还增加了画面的色彩感和立体感。
最后两句“钓竿长日倚沙树,扁舟中阁生晴烟”,展现了画中人的生活情趣和闲适态度。“钓竿长日倚沙树”,描绘了一位垂钓者悠然自得的场景;“扁舟中阁生晴烟”,则通过水面上的船只和烟雾,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这两句诗句不仅让画面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活气息,还增加了画面的诗意和美感。
此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感情,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它既是一幅精美的画作,也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