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柱中流障北溟,海门对势两峰青。
鹤归幽窦玄烟冷,龙卷□江树石腥。
为尔欲招莲社侣,嗟余久负草堂灵。
坡翁纶老之何处?
西日荒寒照野亭。

这首诗的原文是:

砥柱中流障北溟,海门对势两峰青。

鹤归幽窦玄烟冷,龙卷□江树石腥。

为尔欲招莲社侣,嗟余久负草堂灵。

坡翁纶老之何处?西日荒寒照野亭。

下面逐句解释:

  1. “砥柱中流障北溟,海门对势两峰青。”
  • 砥柱:指位于黄河北岸的三门山(即现在的秦皇岛市燕山),因地势险峻而得名。
  • 中流:河流的中心部分。
  • 障北溟:挡住了北方的海域(渤海)。
  • 海门:是指黄河入海口的地方,也叫天津港。海门对势:与海门相对的山峰。
  • 两峰青:描述两座山峰的颜色为青色(可能是指山色青翠)。
  1. “鹤归幽窦玄烟冷,龙卷□江树石腥。”
  • 幽窦:深而静的洞穴。
  • 玄烟:形容烟雾非常淡薄,几乎看不见。
  • 龙卷□江:形容江面被大风搅成漩涡状,树木和石头也被卷入其中。
  • 树石腥:形容树木和石头在风中的味道变得刺鼻。
  1. “为尔欲招莲社侣,嗟余久负草堂灵。”
  • 为尔:指诗人自己。
  • 莲社:佛教中的清净团体,这里指文人墨客的聚会。
  • 草堂:指杜甫草堂,是杜甫晚年的居所。
  • 久负草堂灵:长时间以来未能发挥自己的才华或精神。
  1. “坡翁纶老之何处?西日荒寒照野亭。”
  • 坡翁:指苏轼,字子瞻(苏东坡),号东坡居士。
  • 纶老:指的是年迈的苏轼。
  • 荒寒:指天气寒冷,景色凄凉。
  • 西日:太阳向西落下。
  • 荒寒照野亭:寒冷的夕阳映照在野外的亭子里。
  1. 最后一句“赏析”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和评价。

译文:
砥柱耸立于黄河中心,挡住了向北的海域;两座山峰对峙于海门两侧,显得尤为壮观。
鹤群归来时,幽静的洞里弥漫着淡淡的烟雾;龙卷风席卷着江河,树叶和石头都散发着腥味。
我在这里想要邀请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来此聚会;感叹我长久以来未能施展自己的才华。
苏轼这样的大文豪现在哪里去了?只有那西下的落日将寒冷洒遍整个野亭。

注释:

  • 砥柱:三门岛,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西南海岸。因其地形如剑插于海中,又称“剑门”。
  • 中流:指黄河的中间部分,即黄河的主河道。
  • 北溟:指北海、东海。
  • 海门:指黄河入海口,今天津市东北的天津港。
  • 两峰青:指黄河入海口的北岸和东岸两座山峰颜色均为青色。
  • 幽窦:深而静的洞穴。
  • 玄烟:淡薄的烟雾。
  • 龙卷□江:形容江河被狂风卷起形成漩涡。
  • 树石腥:树木和石头在风中的味道发酸,表示风吹得非常厉害。
  • 莲社:古代文人雅士之间的集会。
  • 草堂:杜甫的住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附近。
  • 纶老:指年纪已高的苏轼。
  • 坡翁:苏轼的别称,此处用“坡翁”来代称苏轼。
  • 西日:西边的太阳。
  • 荒寒:形容天气寒冷,景色凄凉。
  • 野亭:指作者所在的地方的亭子。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游览焦山时的即兴之作,充满了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焦山的壮丽景象,后半部分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才华以及人生命运的思考。全诗语言简练,意境高远,体现了苏轼独特的艺术风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