寝苫枕干子,有暇绾秋蛇。
仁人不忍见,俗子持相夸。
以下是对《高宗帖》的逐句翻译与注解,以及对诗句的赏析。
诗句翻译
- 寝苫枕干子:在古代,人们会在夏日里用草垫或布席来睡觉,这种习俗称为“寝苫枕干子”。
- 有暇绾秋蛇:闲暇时会将长蛇形的丝带盘绕起来。
- 仁人不忍见:仁慈的人看到这种情况会感到不忍。
- 俗子持相夸:普通民众会因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
译文及注释
陈普的《高宗帖》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习俗和情感状态。诗中的“寝苫枕干子”,描述了一种传统的避暑方式,即利用草席或布席作为枕头和被子来保持凉爽。这种习俗体现了古人对于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
“有暇绾秋蛇”描绘了闲暇时人们的一种消遣方式——盘绕长蛇形的丝带,这不仅是对物质文化的展现,也反映出古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仁人不忍见”表达了对普通人的同情和理解。诗人可能观察到了某些不道德的行为,但出于对人性的尊重和理解,他没有直接指出,而是选择以更委婉、更含蓄的方式来表达他的不满。
“俗子持相夸”揭示了社会上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这里的“俗子”指的是普通人,“持相夸”则是指他们因自己的某种行为而自鸣得意。这种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于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普通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风貌。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社会风貌,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手法揭示了社会的不同阶层和个体之间的差异。这种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人文情怀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