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峥嵘虎战墟,中涓学语正坑儒。
石家礼法从何出,甲乙诸郎尽鲤趋。
三晋峥嵘虎战墟,中涓学语正坑儒。
石家礼法从何出,甲乙诸郎尽鲤趋。
注释与赏析
“三晋峥嵘”:指战国时期的赵国、韩国和魏国。这三地因其地势险要而著名,历史上曾发生多次战争。
“虎战墟”:形容战争的激烈,如同猛虎在战场上争斗一般。此句描绘了当时战事的紧张与残酷。
“中涓学语”:指的是赵氏、韩氏、魏氏三家原本为晋国大夫,后来各自自立为国,其后代便以“中涓”自居,意即继承了晋国的传统。
“正坑儒”:此处“坑”指的是坑杀,即活埋。儒家学派因主张恢复周礼而受到当权者的打压,最终被迫害致死。
“石家礼法”:指代的是魏国,其家族世代相传的礼仪制度。
“甲乙诸郎”:指的是魏国的年轻一代,象征着魏国的未来。
“尽鲤趋”:比喻年轻一代完全遵从旧礼法行事,如同鲤鱼向水游去一般,没有自己的方向或选择。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战国时期三个重要国家的描述来反映那个时代的战争和政治变迁。通过“三晋峥嵘虎战墟”的描写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国家的分裂,以及由此引发的文化冲突和族群间的仇视。而“中涓学语正坑儒”则揭示了儒家学派因维护传统而遭受的迫害,反映出古代中国社会对权力和传统观念的极端重视。最后两句“石家礼法从何出,甲乙诸郎尽鲤趋”则深刻反映了年轻一代如何继承并遵循传统的压力,从而强调了历史传承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性。陈普的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