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行辈赤松流,伍叔孙通了不羞。
好谢君王深体识,不将身后累刘侯。

【注释】

太公:姜子牙,春秋时齐国著名政治家。行辈:同辈。赤松、流:指隐居山林的传说人物。《史记·齐太公世家》载:“(齐)桓公既霸,会北海诸侯于夷仪,使管仲主议。管仲辞曰:‘臣闻古之贤君,不臣辅而名自扬;后之人主,虽躬亲求士,未必尽当也。’”伍叔:伍员,又称伍尚,春秋吴国大夫。孙通:即孙武,春秋末年人,字长卿。了:同“略”。深体识:深切赏识。将:给。身后累刘侯:指为后世留下污点而遗臭万年。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唐玄宗开元三年(715)游江东时所作。诗人以历史典故来抒写自己的感慨。

首句“太公行辈赤松流”,以“行辈”二字领起全诗。太公望,名尚,字子牙,周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辅助武王伐纣有功,受封于齐,成为辅佐周室建立天下的第一功臣。太公的形象,在民间流传甚广。李白在这里用一“流”字形容他的声名远播,如流水一般永无止境。

次句“伍叔孙通了不羞”,用伍员(伍子胥)的事迹来衬托。伍员是春秋末期吴国的大夫,因劝谏夫差拒绝越女勾践的和亲之议,被赐剑自杀,并被后人耻笑。这里李白说“伍叔”,实际上是指伍员。因为伍员曾为吴国出力,又曾与楚国结盟抗齐,所以称吴国大夫孙武将伍员比作伍子胥。

第三句“好谢君王深体识”,意思是要感谢君王对太公的知遇之恩。这一句承上启下,由赞美伍员引出对君王的颂扬。

最后一句“不将身后累刘侯”,意思是说太公的功业已经留传千古,如果子孙后代还贪恋权势,那就会成为历史上的罪人。这一句是对君王的规劝和警告。

此诗运用典故较多,但写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