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骧虎步反狐疑,解事陈琳却似痴。
灭火不关千里草,汉家社稷付屠儿。
诗句释义
1 龙骧虎步反狐疑:这句描绘了一幅威武雄壮的画面,比喻某人的气势如龙骧(形容马昂首挺胸的样子)和虎步(形容人行走时气势雄伟),然而却有反常的表现,即狐疑(指狐疑不定、犹豫不决的状态)。
- 解事陈琳却似痴:这里的“解事”可能是指能明辨是非、理解事情的能力,而“陈琳”可能是一个历史人物或典故。“却似痴”则表示这个人的理解或判断似乎显得愚笨或不明智。
- 灭火不关千里草:这里使用了“灭火”这个动作来象征某种行为或决策的突然结束,而“千里草”可能指的是某种易燃物质,因此“灭火”可以隐喻为控制或终结某种可能引发灾祸的行动或事件。
- 汉家社稷付屠儿:这里的“汉家”可能指汉朝,而“社稷”是古代对国家政权的称呼,“屠儿”则是古代的一种屠宰行业。这句话可能是在讽刺那些看似有能力控制局面的人却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译文
龙骧虎步反狐疑,解事陈琳却似痴。
灭火不关千里草,汉家社稷付屠儿。
赏析
这首诗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深刻理解。第一句中的“龙骧虎步反狐疑”通过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一个貌似威武但实际上犹豫不决的人,表达了对这种表象与本质不符现象的批判。第二句“解事陈琳却似痴”则是对那些表面理解事情实则愚钝的人的讽刺,进一步强调了对真正智慧和理解的需求。第三句“灭火不关千里草”则通过一种隐喻,批评了那种表面上看似果断但实际上可能导致更大灾难的行为。最后一句“汉家社稷付屠儿”则是对那些看似有能力却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的人的讽刺,表达了对历史教训的反思和对未来的警示。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解读,传达了作者对于世事无常和人性复杂性的深刻认识。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不仅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敏锐观察力,也体现了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