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虎山林计已非,蛟龙云雨意犹迟。
士元骥足思腾踏,盍在刘琮不告时。
【注释】
- 放虎:指放走老虎,比喻放走敌人。
- 山林计已非:指用放虎的计策来对付敌人已经行不通了。
- 蛟龙云雨意犹迟:比喻有才德的士人仍怀有远大的抱负和希望。
- 士元骥足思腾踏:指士人的抱负像千里马一样,想一展鸿图。
- 盍在刘琮不告时:即何不趁刘备投降曹魏,刘琮投降东吴的时候,趁机夺取天下。
【赏析】
此诗是一首借古论今之作。前四句写刘备、孙权、曹操等英雄豪杰的历史故事;五、六句写诸葛亮辅佐刘备,建功立业的故事;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当时历史发展的评论。全诗以史为鉴,发人深思,寓意深远。
首联“放虎山林计已非”意思是说用放走老虎的计策来对付敌人已经不行了。“山林”喻指乱世,“放虎”喻指放走强大的敌人。
颔联“蛟龙云雨意犹迟”意思是说有才能的人仍然抱有远大的抱负。“蛟龙”喻指人才,“云雨”喻指风云变幻。
颈联“士元骥足思腾踏”意思是说有才能的人像千里马一样,想一展鸿图。“土元”是指诸葛亮,“骥足”是指他的才智和本领,“腾踏”表示他想要大展宏图的意思。
尾联“盍在刘琮不告时”意思是说为什么不趁着刘备投降曹魏,刘琮投降东吴的时候。“盍”通“何”,意思是何不。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为什么诸葛亮不能像刘备那样,抓住时机,成就大事呢?
这首诗通过咏史,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也体现了他对于时事的看法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