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向雷峰塔边住,诗成总在倚阑时。
苏堤残柳凝烟小,葛坞闲云度水迟。
衲子定回花绕屋,故人别后草生墀。
相知不似相忘好,谁说庄周与惠施。
诗句:君向雷峰塔边住,诗成总在倚阑时。
译文:您居住在雷峰塔旁,每当诗作完成总会倚靠在栏杆上欣赏美景。
注释:雷峰塔:位于杭州市的著名古迹,传说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有关。倚阑:倚靠在栏杆上。此句描绘了诗人居住地的特点以及他创作时的情境。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居住环境与创作心境相结合的诗篇。通过描绘雷峰塔和苏堤、葛坞的景色,诗人不仅展示了自己的生活环境,更反映了内心的情感和思绪。
“君向雷峰塔边住”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居所是在雷峰塔附近。雷峰塔是杭州的一座古塔,因其与民间流传的“白蛇传”故事相关而闻名于世。诗人选择在此居住,可能意味着他对这个地方有着特殊的情感寄托,或许是因为这里的自然环境、历史氛围或是与“白蛇传”相关的文化背景让他产生了深厚的情感共鸣。这一设定为后续的诗歌内容奠定了基调。
“诗成总在倚阑时”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创作状态。倚阑不仅是对环境的观察,更是心灵的抒发。在这样静谧的环境中,诗人灵感迸发,创作出了许多佳作。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和创作状态的享受和满足,也反映了他对于艺术创作的专注和热爱。
这首诗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生活场景,引导读者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个人与世界的关系等哲学问题。同时,通过对相知与相忘的对比,诗人也在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这首诗以生动的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情感描述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个性和审美情趣。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思考素材,让人们能够从中感受到生活的真谛和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