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水回风不受帆,三山只在大江南。
使槎真带秋星湿,仙掌遥分夕露甘。
琮玉礼神通景气,宝香随地结晴岚。
泰坛建论昭灵贶,老我犹能效史谈。
【注释】
李盘中真人:指唐代道士李元一,字子正,号中峰子。唐宪宗时入朝为侍讲学士,后辞官归隐于江西。代祀江南三名山:三清山、武夷山、南岳衡山。
弱水回风:指传说中的弱水之畔。不受帆(fán):不借船帆之力。帆,船的帆,借指船只。三山:指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大江:长江。使槎(chā):传说中海中有槎木,遇风则浮,人乘槎可渡海至天河。真带秋星湿:指使槎上所挂星斗,因秋风而沾湿。仙掌:仙人的手杖(即玉柱),相传仙人常以手执此物,象征神仙所居。夕露甘:指仙人在夜晚的露水中饮下甘露,甘美无比。琮玉礼神通景气:指用琮玉祭祀神灵,祈求神明保佑人间和自然界的吉祥。宝香:指焚香。随地结晴岚:指香烟袅袅,缭绕上升成美丽的云雾。泰坛:指天坛。建论昭灵贶(kuàng):建立祭祀活动来纪念神灵恩赐的好处。昭灵,显扬神灵。老我犹能效史谈:尽管年事已高,但仍然可以效法史家的笔力,记录下这次盛大的祭祀活动。
【赏析】
《送李盘中真人代祀江南三名山》,是一首赠别的诗。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李元一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其即将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
第一句“弱水回风不受帆”,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弱水,又称不周河,位于昆仑山东麓,西起新疆和田,东北经青海汇入阿尔金山脉北麓的大河,东出帕米尔高原注入印度洋。回风,指回风岭,亦名九曲回肠岭,为昆仑山西段支脉延伸至甘肃敦煌市境内之山,主峰托勒台峰海拔4867米,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有“小黄山”之称。受帆,意谓没有借助帆船之力。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李元一将要启程前往江南三名山进行祭祀活动的祝愿。
第二句“三山只在大江南”,描绘了江南三大名山的景色。江南三大名山指的是江苏南京市鸡笼山、安徽合肥市巢湖中的姥山岛和浙江杭州市西湖。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李元一即将离去的惋惜之情。
第三句“使槎真带秋星湿”,描述了使槎的情景。秋星,指秋天的星星,这里用来比喻使槎(使船)上的星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李元一即将离开的不舍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李元一此次出行的目的,即携带物品穿越大海到达天河。
第四句“仙掌遥分夕露甘”,描绘了仙掌的景象。仙掌,指仙人所持的手杖,象征着神仙的存在。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李元一即将离去的不舍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李元一此次出行的目的,即携带物品穿越大海到达天河。
第五句“琮玉礼通气景,宝香随地结晴岚”,描述了琼玉和宝香的象征意义。琼玉,指珍贵的玉石。气景,指天气晴朗的美好景象。宝香,指珍贵的香料。这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珍贵的物品,表达了诗人对李元一即将离去的不舍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李元一此次出行的目的,即携带物品穿越大海到达天河。
第六句“泰坛建论昭灵贶”,描述了泰坛和昭灵的关系。泰坛,指天坛。昭灵,指神灵。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李元一即将离去的不舍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李元一此次出行的目的,即携带物品穿越大海到达天河。
第七句“老我犹能效史谈”,表达了诗人对李元一即将离去的不舍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李元一此次出行的目的,即携带物品穿越大海到达天河。
这首送别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珍贵的物品,表达了诗人对李元一即将离去的不舍之情以及对他即将进行祭祀活动的祝福和期盼。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才学和智慧,以及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