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潮始平,入港涛已落。
泊舟狼山下,远望通州郭。
前行二舍馀,四野何漠漠。
近郭三五家,惨澹带藜藿。
到州日亭午,馀暑秋更虐。
市井复喧嚣,民风杂南朔。
地虽江海裔,俗有鱼盐乐。
如何墟里间,生事复萧索。
原隰废不治,城邑靳可托。
良由兵兴久,羽檄日交错。
水陆飞刍粟,舟车互联络。
生者负戈矛,死者弃沟壑。
虽有老弱存,不足躬钱镈。
我军实王师,耕战宜并作。
惟仁能养民,惟善能去恶。
上官非不明,下吏或罔觉。
每观理乱原,愧乏匡济略。
抚事一兴慨,悲风动寥廓。
这首诗描绘了通州的风光和百姓的生活状况,同时也反映了战乱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通州(今江苏南通)是长江口的一座城市,诗人从渡江潮始平,入港涛已落开始描述这座城市的景象。他看到的是港口的水已经平静下来,没有再泛起波澜。然后,他又看到在狼山下停泊着的船只,远望通州城的城墙。
诗人描述了通州城内的情况。他看到前面有两座房子的距离,四野何漠漠,说明通州城内的土地已经被耕种,但没有人管理。近处有三五个家庭,他们的房屋被藜藿覆盖,显得有些破败。
诗人还提到了通州城的天气情况。他发现到了州日亭午,余暑秋更虐,这说明通州城的天气炎热,秋天的气温更高。此外,他还注意到市井复喧嚣,民风杂南朔,说明通州城的市民生活繁忙,但风气混杂。
诗人也看到了通州城的一些弊端。地虽江海裔,俗有鱼盐乐,如何墟里间,生事复萧索?这表明虽然通州是一个繁荣的港口城市,但乡村地区的生活却很萧条。此外,诗人还提到了原隰废不治,城邑靳可托。这表示城市的建筑和维护都很糟糕,无法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诗人总结了他对通州的看法。他认为军队的频繁调动使得人民的生活更加艰难,而且官员们并不关心人民的疾苦。他呼吁军队应当停止战争,让人民能够安定地生活。同时,他也呼吁官员们要关心民生,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
这首诗通过描绘通州的美景和人民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对战乱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担忧。他认为只有军队停止战争,关心人民的生活,才能使人民真正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