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东老桧屋三间,几案亭亭背远山。
时事浮云苍狗变,机心沧海白鸥闲。
归与乍出红莲幕,行矣催归玉笋班。
老子婆娑今得计,底须坐客唱阳关。
【解析】
此诗是送别友人叶敏卿的七言绝句。前四句写景,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景象;后四句写情,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
“墙东老桧屋三间”,诗人用典,以“杜门不出”自比,表明不愿在仕途上进取。
“几案亭亭背远山”,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几案比作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背对青山,形象地写出了朋友远行的背影,也暗示了友人即将离开的消息。
“时事浮云苍狗变”,诗人借用典故,表达出自己对国事的忧虑和无奈。
“机心沧海白鸥闲”,诗人运用对比,表现了诗人的豁达胸襟和乐观精神。
“归与乍出红莲幕,行矣催归玉笋班”,诗人巧妙地运用典故,表现自己的志向,同时抒发了离别时的伤感之情。
“老子婆娑今得计,底须坐客唱阳关”,“婆娑”是舞姿摇曳的样子,这里形容自己现在的心情轻松愉快。诗人借“得计”一词表达了自己对于这次分别的坦然心态,同时也表明了自己不再为官、不问政事的决心。
【答案】
【译文】
墙东有一棵老桧树,屋子三间。几案笔直地立着,背对着远方的青山。世事就像那飘忽不定的白云,时而晴空万里,时而乌云密布;人生如大海中的白鸥,有时自由自在地翱翔,有时却不得不随波逐流。你刚刚从红莲帐中出来,我就要离开,这让我想起了当年与你一起在玉笋班行走的日子。现在你我各奔前程,各自为战,我也用不着再听什么《阳关》曲了。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当时诗人因受排挤被贬为连州刺史。诗人在送别友人叶敏卿时,既感叹宦海风波,又感慨人事沧桑,更表现了他对前途的淡然,对友情的珍重。全诗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意境深远,风格清丽俊朗,是一首送别佳作。